• 跨越82年时空的“寻亲”之旅(2):人心也是桥[视频]
  • 跨越82年时空的“寻亲”之旅[视频]
  • [寻梦长征路]永州:耿飚将军的一封来信(视频)

红军街上说红军 9旬老人讲诉通道往事

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通道县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原定方针,转兵西进入黔”建议,促成了“通道转兵”。 [详细]

更多>>

先辈的长征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突破蒋介石反动派的重重围剿后,从福建、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中旬进入湖南。

红九军团、红五军团都曾在江华血战

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第五军团三十四师、二十四师先后过湖南永州江华县。途经江华县桥头铺、界牌、沱江、桥市、大路铺、白芒营、湘江等7个乡镇。[详细]

贺龙曾率红军在隆回打胜仗

说到长征,隆回人都自豪,这里曾是贺龙元帅战斗过的地方,长征路上著名的鸭田战斗就发生在隆回。距荆枝村70多公里靠近新化县的隆回县鸭田镇、金石桥镇,就是当年鸭田战斗的发生地。[详细]

9旬老人讲诉82年前通道往事

“那时我才十来岁,只晓得县里‘过兵’,就上街看热闹。他们人好,讲话和气,买东西给钱,大家都说和以前的兵不一样。”95岁的退休教师吴跃飞讲述82年前红军长征路过通道时的见闻。[详细]


我家的长征

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在这支近两万人的队伍中,有两个独特的家庭:总指挥贺龙与红二军团班长侯清芝的家庭。系列报道《我家的长征》找到了这两个家庭的后人,聆听他们讲述父辈的信仰与牺牲,见证革命老区发生的沧桑巨变,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我家的长征(一):为有牺牲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今年80岁,1935年11月,出生才18天的她就跟随父亲汇入了长征的洪流。在《父亲的桑植》这篇散文中,贺捷生以沉重的笔调,还原了父亲对故乡桑植的深深思念。[详细]

我家的长征(二)草地奇缘

红原县是四川省阿坝州1960年新成立的一个县,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意为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举家长征的侯清芝一家八口,怀有身孕的妻子刘大梅就是在这里失去音讯。[详细]

我家的长征(三)苦难童年

政委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坚持到了陕北;副总指挥萧克的儿子萧堡生,到达陕北后被送回慈利的外公家,不幸死于日寇毒气弹;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儿子还没取名字,就不幸夭折……[详细]

 

我家的长征(四):难忘庄里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一家八口长征的侯清芝一家,最终只有他和弟弟、母亲到达陕北。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贺捷生与父母一起,也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详细]

我家的长征(五):红色传承

抗战爆发后,两岁的贺捷生寄养在湘西,度过十二年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解放后才回到父亲身边。她始终没有忘记在危难中千方百计保护她的家乡父老。家乡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她欣慰。[详细]

 
 

红二、六军团长征记

1934年8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先遣突围,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挺进湘西,在湘鄂川黔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又积极策应于前,自身长征于后。

万里长征大幕开启 寨前誓师先遣西征

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湖南桂东县,红色印记熠熠生辉。 话说80多年前,正是在这里,红六军团临危受命,作为先遣部队誓师西征,开启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幕。[详细]

首战告捷小源决策 迂回作战湘南甩敌

1934年8月12日,红六军团从寨前圩出发,15日进抵泉水、东江一带,16日进入郴县境,避开敌人严密封锁的通道,走小道,攀悬崖,摆脱敌人。17日越过粤汉大道,绕过桂阳县城,直抵新田县。[详细]

转兵苗岭危机四伏 鏖战大桥突出重围

1934年9月4日,红六军团于界首地区抢渡湘江,顺利进至广西西延县(今资源县)暂时休整。9月8日便接到了中革军委一纸新的训令,当日即出发,翻越湘桂交界的老山界,兵分两路进入城步境内。[详细]

长征物语


断墙藏真义 常忆鱼水情

我是一堵断墙,萤火纷飞的夜空下,我伫立在茫茫的山村沃野,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红军长征的一幕幕往事。这里是宜章县杨梅山镇香花村,曾是当年湘南起义的红色据点。[详细]

更多>>

相关专题





编辑:康晓乔 设计: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