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三支劲旅会师溆浦 几番运筹痛击追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屈新武 苏莉 编辑:康晓乔 2016-10-10 18:56:39
时刻新闻
—分享—

  溆浦扩红大会现场。(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屈新武 苏莉

  通讯员 周晓鹏 周磊

  上回说到,红二、六军团兵分三路直插湘中,开展运动战。右路,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主力占领辰溪县城,1935年12月1日,出于战略考虑,从辰溪县城撤离,向溆浦进发。

  与此同时,中路,任弼时、关向应率红二军团军团部、红六师及红校,于1935年11月27日占领溆浦县城。左路,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28日占领新化县城,其后进占蓝田(今涟源)、冷水江。

  基于运动战目的已达到,军委分会决定收拢兵力,集结主力于溆浦,包围或侧击尾追之敌樊嵩甫纵队。

  12月2日,贺龙率红二军团主力部队抵达溆浦,司令部驻县城天主堂。12月3日,萧克率红十六师到达溆浦桥江待命。当日,萧克赶到溆浦县城与贺龙面商军事。12月6日,王震也率部抵达桥江。

  三路红军会师溆浦,使敌人的围剿计划彻底破产,被迫改“围剿”为“尾追”。敌军的分散“尾追”,使红军得以寻机歼灭敌人。

  第一次大的战斗发生在深子湖。红军侦察部队发现当地有敌保安团行动,红六师奉命返回迎击。12月1日下午5时,战斗打响。红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攻击。敌军见势不妙,龟缩到战壕、碉堡里。当晚,侦察到敌军乃孤军深入,后无援兵,红六师集结主力2000多人于次日赶到阵地隐蔽。12月2日晚8时许,红军发起攻击,从两侧包围歼敌。战斗十分激烈,直至深夜。敌军朝安化方向狼狈逃窜,红军连夜追击,敌溃不成军。

  12月3日,萧克与贺龙商量,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迎击由桃源至安化尾随我敌之樊嵩甫纵队,吃掉敌人,补充我军枪支弹药。

  12月7日下午5时,县城西郊战斗打响。战斗中敌军伤亡惨重。其中正面之敌两个团,被红十六师在李家坡山头迎击。红军某班班长一人趁天黑冲杀到敌人阵地,夺敌机枪一挺,打死打伤敌人几十人,自己也英勇牺牲。因敌另两个纵队共5个师已接近溆浦县城,考虑到敌强我弱,红十六师、红校和各侦察连于8日凌晨结束战斗撤离溆浦县城,分两路转移至桥江。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100多人,俘敌100余人。

  红六军团随后由桥江转移,前锋部队于12月13日到达龙潭镇。派出红十六师一个营驻扎在一个叫燕子坳的山头担任警戒,防堵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在龙潭地区休整和开展革命活动。

  敌陶广纵队的两个师尾随红六军团。12月16日拂晓,敌先头部队与红军警戒营在燕子坳遭遇,激战3小时。下午,敌人分三路向红军进攻。紧要关头,红十六师一个团的兵力前来接应,战斗直至天黑,为红军主力部队由龙潭转移去隆回赢得时间。

  面对敌人主力向溆浦集结、企图包围红军的态势,红军决定开展大范围的迂回,声东击西,分两路向东南的宝庆(今邵阳)、新化方向移动,造成抢渡资水重返湘赣根据地之势,以迷惑和调动敌人,再突然向西进军洞口、绥宁、会同,以完全甩开敌人。

  红军边打边撤,至12月22日止,红二、六军团已全部离开溆浦县境。

  红军撤离溆浦时,正值隆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红军战士却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行军中,贺龙没有骑马,把马牵去运输军用物资,自己脚穿草鞋,走在队伍中。他同战士谈笑风生,亲切地问新战士们:“你们能吃这样的苦吗?”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总能吃这样的苦,我们也能吃这样的苦!”

  这正是:敌军紧随何所惧,跋山涉水只等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看《第十五回:湘中腹地传播火种,锡矿山上扩红筹粮》。

  ■手记

  英雄无名,

  精神永存

  苏莉 屈新武

  “溆浦是红军在湖南扩红最多的县之一!”在溆浦县采访时,县史志办主任罗建军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红二、六军团在溆浦境内活动27天,扩红3000余人,组建了一个新兵团。

  县史志办办公楼外有一面墙,上面是“红军长征在溆浦”的史料介绍。罗建军指着其中一幅黑白照片给记者看:这是当年红军召开万人扩红大会的情形。

  照片中,河畔一片空旷的平地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这是1935年12月7日,红二军团在溆浦寺坪召开扩红大会,关向应、甘泗淇在会上讲话,红军干部荆吉生讲述亲身经历,谈参加红军与白军的对比。这次会上,溆浦6支游击队集体加入红军。

  罗建军介绍,溆浦扩红如此多,与当地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群众基础好是分不开的。红二军团十六师师长周仁杰在解放后曾经回忆:“这里的群众基础好,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到溆浦后,群众对红军并不害怕,店铺照常开门营业。”

  3000溆浦儿女踊跃加入红军,成为长征路上的生力军。他们当中,有的英勇牺牲,有的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参加了新中国建设,有一部分还回到溆浦建设家乡。这些人当中,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无名英雄。

  而他们所留下的红军精神却从未湮没,就像那些至今流传在溆浦民间的红军故事一样,依然在激励着溆浦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