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辣椒评论!

导游行业也应“仓廪实、衣食足”

新闻背景

因不满游客购物少,一云南导游在旅游车上大发雷霆,骂乘客没良心、没道德。发泄一通邪火之后,该名女性导游点出到达下一站后,游客需要为家人购买黄龙玉、烟嘴、化妆品等,还威胁游客若购物达不到指定数额,将取消版纳旅游,并自行负担返程机票。关于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一事,云南省旅委组织执法机构对涉事昆明风华旅行社有限公司,拟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万元罚款,拟对导游陈某某公告吊销导游证。同时,将涉事企业及陈某某记入《诚信档案》。

责编:夏熊飞

是谁把女导游逼上了“道德制高点”?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以为这位女导游的发飙是有个人苦衷的,不能简单地斥之为利令智昏、无赖撒泼。不难想象,一个道德观如此混乱的女导游,不可能有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主观意识。事实上,她出口闭口的“道德”“良心”,本来就已荒唐到惹人耻笑的地步。那么,在她怒不可遏、振振有词的谴责声中,是不是存在着让她觉得“苦大仇深”的因素?一个文化素质明显不高的女导游,是不是在服从了某种行业潜规则后,以此确认了一种服务标准,并以这种标准衡量游客的道德和不道德?以行业潜规则下的个人收入,判断游客有没有良心?

 

游行社之间低价的、非理性的揽客,必定要在“请君入瓮”后挽回成本,而导游作为这条存在着猫腻的利益链条末端,往往成了完成这个“圈套”的具体角色。但要保证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欲擒故纵”计划,游行社一定会把导游的收入与回扣挂钩。这就有可能让相关导游认为,自己赚的也是规则下的辛苦钱。导游既然认可了这种规则,当实际情况并不如愿时,这股怨气就必然撒在游客身上。因此,是相关的行业潜规则,把女导游逼上了“道德制高点”。而在失去了道德良心的潜规则下的从业者,就只能以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衡量“道德”和“良心”了。 [详细]

是导游嘴太臭还是潜规则水太深

查处无良导游及相关旅行社当然是必要的,但若无视旅游业长期存在的恶性低价竞争以及由此滋生的种种行业潜规则,不从规范导游劳动用工机制等方面寻求根本解决之道,导游“兔子急了也咬人”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整肃旅游业生态的关键在于破除业内形形色色的潜规则,由于潜规则的受益者涉及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多个环节,彻底的整肃必然给行业带来阵痛,但为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有关部门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这也是重塑云南旅游在世人心中美好形象的必经之路。

  

此外,游客亦需从类似事件中汲取教训。整车游客面对导游如连珠炮般的恶毒咒骂居然无人反击、制止,至多只敢偷偷拍下视频,委实令人错愕。据说某些旅行社在与游客签协议时,会要求游客承诺不得就定点购物、自费项目等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明显就是个陷阱。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连来回路费都不够的“低价团”,你让旅行社和导游喝西北风啊?对于这类名为旅游团、实为购物团的欺骗性宣传,游客要擦亮眼睛,克服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坚决不受诱惑,省得出门旅游变成了挨骂、看人脸色,最后还买回来一大堆说不清真假的东西。 [详细]

为什么敢恶,为什么会饿?

最近几年,类似的丑闻从不缺席。如此,便很难拿偶然来解释;如此,便不能说是极个别现象;如此,便不是导游与旅行社质量参差不齐能够解释的。个案的处理,无法遮蔽对当地旅游行业问题的反思。诚然,这名导游的素质不咋地,不然也不会撞到枪口上,但比这更重要的,不是争论她究竟是“恶导游”还是“饿导游”,而是她为什么敢恶,又为什么会饿?

 

表面看是因为低团费和购物少把导游逼急了,事实上是因为市场混乱使得导游利益几乎完全捆绑在旅客购物上,才导致了双方被放在了利益争夺的两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作为监管者,当地旅委和旅游局必须严格督促法律的落地实施,并及时对违规者予以惩戒。如果做得好,此类事件为何还屡禁不止?遇上“抠门”的旅游者,也许连基本工资都没有的导游难免会急眼;旅行社也不想给导游这么大压力,毕竟随时有被曝光的风险,但若是同业竞争者都是如此拉低价格,自己又如何独善其身?这当然不是违法与作恶的理由,但监管不力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也难免让在边界上的徘徊者胆子越来越大。 [详细]

导游职业无尊严就难保游客出行有尊严

本案背后再次暴露的,更是因为劳动权益“陈欠”导致导游职业无尊严的久拖未解的老问题。早在多年前,就有媒媒曝光导游群体无底薪无保障无尊严无身份的尴尬生存现状。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得以根本解决。

 

现下绝大部分导游拿计时工资,无底薪无保险,“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有导游诉苦,9成同行无基本工资,只有约半数有带团补贴,绝大部分都“仰仗客人消费”。有人感叹:这是一份没有安全感的高危职业!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购物是导游最主要收入来源,《旅游法》出台砍掉了这一块收入,但基本工资、薪酬底线却几乎未作相应调整。虽然导游等级评定制度已祭出数十年,然而其至今仍未被纳入国家职称评定范畴,附着职称的福利待遇更是无法挂钩无从谈起,致使全行业缺乏提升从业素质的内生动力。

 

对依然故我无有改观的尴尬导游生态,不少人已经放弃导游梦而开始“用脚投票”。某地多家旅行社管理者称人员流失严重。某旅行社总经理直言不讳,近两年大量导游流向东南亚地区。2009年,其公司有400多位专职导游,如今只剩下16人了。导游群体流失还体现于2014年导游资格考试各地报考人数锐减,多者减少三成。导游辱骂游客个案,实际上等于是在再次敦促相关部门,处理个案固然十分必要,消弭发案背后的共性成因更加时不我待。因为,导游职业无尊严,游客出行就奢谈尊严。 [详细]

 骂人的导游陈某某固然素质不高,辱骂游客、强制购物,受到相应的处罚,理所应当。但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这些导游提太高的要求,是否有有些强人所难呢?不合理的旅游制度带来的种种冲突、恶果,却让最一线、最基层的导游面对,也明显有失公平。改善旅游环境,不能忘了让导游们“仓廪实、衣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