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关时务 篇章见国风 责编:易木 艾伦 司马清 红辣椒评论>>
技能型高考,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详细]

高考两种模式是对高等教育的纠偏

  这切中了现时高考的脉搏。
这些年,我国高校规模不断增大,学生人数急剧膨胀。高校把教育当作“产业”,学生把自己看作“产品”,可其顺风顺水苦心经营的结果,却在“产品”适用性上出了问题。换句话说,高校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致使每年走出校门的几百万大学生,不少人像无头苍蝇似的,碰壁于人力资源市场,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实际结果怎么样呢?一是导致学生择校盲从、择业盲目,连带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二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炉”。不是说大学毕业生不能扫马路,但是,谁也不能就此认为,为低端工作让社会和家庭投入过高的教育成本,就是合情合理的付出,就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世上五行八作,职业千差万别。“上帝”的高明恰好在于,他不会让所有的人去从事一种相同的工作,人总会有不同的选择,最后达成结构的协调,也成就了和谐的社会。非要违背这个规律,就必然出现上述的悖论。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看出高考分成两种模式,是一次十分必要的纠偏。 [详细]

就业质量是检验“技能型”高考的试金石

  科学合理的优质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坦途,“技能型”高考的推广,也许即将会把所有积攒下来的沉疴一扫而光,只是现实操作起来是否真能如副部长所言乐观如斯,是否真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还有待时间与实践的检验。而在众多检验标准中,就业质量或许就是检验“技能型”高考含金量最具说服力的试金石。
这里所言“就业质量”包含三个指标:就业率、工资薪酬、社会认可度。
只有禁得起“高就业质量”这块试金石的检验,“技能型”高考才可能得以顺利推行、推广、普及,才可能与“学术型”高考平起平坐、甚至分庭抗礼,也才可能双“考”合璧、产生“1+1>2”的功效,解决长久以来人才培养、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输送更多合格的优质人才。 [详细]

高中生哪里知道自己是哪类人才?

  人不能生而知之,尤其不能对未来先知先觉,一个高中阶段的学生,年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样子,说成熟也成熟,说幼稚也很幼稚,要让他们谈理想谈梦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若现在就让他们抉择未来个人的发展模式或将来适合做什么,实在难为了孩子们,他们哪里有这本事。且不说是十几岁的孩子,就再大一些,他们也未必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现在就让他们选择某种考试模式,无疑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专为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而生,还是将来做学者、科学家、“灵魂工程师”的料呢?


高考无疑是要改革的,但如果操之过急,哪怕出现一点儿失误,都可能会影响到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认为,不能为了改而改,瞎折腾,改不好不如不改。像现在就把高中生分出层次,你的将来是“高素质劳动者”,他的目标是搞学术的,岂不是为时过早! [详细]

高考俩模式,大学做好准备了吗?

如何确保这两种高考模式“入轨”,并正常有效地运行,需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我觉得,为了承接这两种高考模式,必须有两种大学模式与之相配套。
目前的现实是,我国的绝大多数大学都是学术性高校,整个高校运行的一套教育模式也大都是教授学术性知识,现在突然要把考生分流,大学,做好准备了吗?考生可以很容易的选择一种模式,这个不需要技术上的改造,只是一种观念转变而已,但是学术型大学如何向技能型大学转变?这是一个复杂难办的大工程。
  就目前来看,不仅我们的学生是以学术型的为主,我们的大学讲师和教授们又何尝不是?以前的高考模式实行了很多年,人才的“传宗接代”也是一脉相承的。大学的讲师和教授们也是“技能盲”。现在的问题是,要学技能的学生进来了,拥有技能的老师在哪里? [详细]

  

  技能型高考为我们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但落地发芽尚需现实土壤,用人单位的认可、社会氛围的改善、教育条件的跟进……种种限制,让人不得不感叹,技能型高考要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辣点第二十五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究竟有多难?

辣点第二十四期
“嘿嘿市长”,被嘿还是自黑?

辣点第二十三期
公务员“辞职潮”:谁走谁傻?

辣点第二十二期
站票半价:全民春运焦虑的情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