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辣椒评论!

提速降费,市场比市长靠得住

新闻背景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李克强还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

责编:夏熊飞

提速降费,消费者缘何不买账?

消费者买账的前提是要有一副明白的消费清单,凌乱的糊涂账搁谁都不会答应。提速降费,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提速,也不是降费,而是要把带宽标准、流量使用、资费支付等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阳光下消费,消费者才会更理性也更主动,市场才会日臻完善。账单不实、消费不明,注定稀释客户黏性,消费者当然不会买账。

 

只有活跃市场,才能激活创造、激发能力,提升服务,可喜的是,三大运营商已经嗅出了市场和社会敏感的味道,接下来要做的还是要拿出百分百的诚意,实打实的举措,想消费者所想,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共识,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买运营商的账、买政府的账。[详细]

如何才算有诚意的“提速降费”

从运营商的具体方案来看,降费提速其实是看得见的,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但是,其中的槽点倒也并非无中生有,这固然有“理想与现实差距”所致,但“夜间流量”确实让人失望。

 

吁请提速降费,它不应该是长期积郁块垒的爆发,而应该是常识的回归。这并非是虚妄的矫情,一个必须得以厘清的常识是,即便不去虑及电信服务应有的社会公益性,从其与民众的实际关联看,这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市场契约基础上的消费关系。提速降费从根本上说,只是电信服务市场一次角色的厘清,让作为生产者的电信运营商恪守市场规制,在公开、平等中实现消费者权益的回归。它应体现在看得见的消费者权利细节中,比如看得见的网速、能感知的独享、看得懂的账目以及真实的话语权,如此,便是有诚意的“提速降费”。[详细]

商业“诚意”大多是请君入瓮的招式

个人以为,对相关部门“提网速、降网费”的目标或方案,网友做出这样的反响是必然的。在“网友不买账”的原因中,并没有否定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而是觉得这些措施的实施方案“没诚意”。这其实是可想而知的。这里涉及的诚意,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诚意,而商业诚意,除了不违反硬性政策外,大多是请君入瓮的招式。大到请客户免费旅游,小到为客户递茶送水,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在商家有本事让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现状下,怎么可能以折损自己利益来体现诚意?只有当遭到市场倒逼时,才可能放低身段迁就客户。在这种现实状况下,能够做到这样已经算不错了。要实现货真价实的“提网速、降网费”,还有待于继续开放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商业模式中的诚意,必须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除此,只是出于面子的“敬意”。 [详细]

通信业提速降费不能再让总理操心

按理,这些道理根本不需要总理来讲,如果每件事、每个问题,都需要总理亲自过问,都需要总理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敦促、喊话,才能象蚂蚁搬大树一样,那就真的太不心疼总理、太不把中央的决策当回事了。关键是,即便总理如此关心、如此要求、如此喊话,很多东西落实起来仍然动作迟缓、效果不佳,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政令不畅的感觉了。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像宽带提速、降低资费、流量不清零等工作,根本不需要总理来过问,而应当由企业自主作出调整与优化。问题在于,由于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状态,企业已经习惯于享受垄断利益,习惯于与民争利了,不习惯于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那么,有形之手也就不得不发挥作用了,总理也不得不喊话和敦促了。

 

市场经济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是傻子,尤其不是永远的傻子。双赢,才是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互动关系的关键,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眼前利益需要,但决不能忽视长远利益,尤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希望通信行业、通信企业不要再让总理多操心了,赶快按照市场规律拿出适应市场要求的方案来,落实好总理的要求。 [详细]

 三大运营商的优惠方案,与其说是在忽悠用户,倒不如说是在应付总理。提速降费口惠而实不至,也证明了市场的事情还是得交给市场来解决,行政权力的介入终究只能起到助推作用,真正解决网速慢、网费高的难题,还得发挥市场的力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尽早破除通信行业的垄断,建立起真正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