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红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腾讯空间
言论关时务 篇章见国风 责编:艾伦 易木 司马清 红辣椒评论>>


  
  7日上午,广东团全体会议后,东莞市长袁宝成再次被记者们围住。这一次,袁宝成没有回避“扫黄”话题。“这次涉黄事件曝光,对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在这方面有不足、有欠缺。我作为市长很正视这个问题,也勇于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刮骨疗毒的举措,严厉打击,依法处理。不依法不行,这也是文明的表现”。对于“嘿嘿市长”的称号,袁宝成说,“我前天没有说过‘嘿嘿’。我被记者‘嘿’了。”此前,《人民日报》报道称,袁宝成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只说了三个“嘿嘿”。 [详细]

视点一:对“嘿嘿市长”被“嘿”只能说“呵呵”
  我们姑且相信这位市长是被记者给“嘿”了,毕竟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些记者存在这样那样的职业操守问题,但为什么市长大人不是第一时间出来“辟谣”呢?为什么他要等四天时间才站出来“辟谣”呢?如果记者真的“嘿”了市长,他却等了四天才站出来“否认”,这样的做法本身是不是就经不住推敲?再者,东莞市长袁宝成也承认,他第一天见到记者时,只是说了一些“谢谢你”、“你们辛苦了”、“正在处理之中”之类的客套话,而并没有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一位人大代表、一位市长在面对新闻界的追问时,回避记者的问题,用微笑代替回答,这本身就不可取。很难想象,东莞市长在面对新闻界的“第一时间”,没有积极地展开危机公关,从而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时机。等他过了好几天再站出来“公关”,效果当然打了不少折扣,危机公关讲究的就是“速度第一原则”。这样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做事方式,也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详细]
视点二:官员何时能不再惧怕记者的提问?
  官员“怕”记者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新闻记者以其敏锐的嗅觉和对信息把握的准确性,总能尖锐的抓住问题的核心,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往往会使官员觉得尴尬无从开口讲起,因此不乏官员觉得记者难缠,甚至形成了一种“怕”记者的情绪。这种“怕”甚至是“慌张”,实际上反映的是公权对阳光的惧怕,官员对接触民众的惧怕和官员无法顺应新形式对行政方式进行改变。这不禁让人揣测,“东莞扫黄”事件发生已经将近一个月,当地政府是否已经采取和出台相应规定和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防止“黄毒”死灰复燃。要使官员不再“怕”记者,甚至“爱”上回答记者的问题,首先还得加快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务必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应运用新媒体建立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与其让记者发问,不如主动为公共利益诉求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提供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媒体和舆情的应对能力,在公众的提问面前绝不能失声。[详细]

视点三:市长“嘿嘿”关闭了政府公关的大门

前段时间,东莞扫黄可谓是“赚”足了公众眼球,而信息的披露却总是在外力的倒逼之下,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挤出来,致使外部猜测不绝于耳,毕竟大多数人对东莞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媒体的报道层面。在这种舆论氛围之下,就出现了为东莞“正名”的声音,一句“你真的了解东莞吗?”道出了舆论声音的偏执,但是透视舆论背后的民意诉求,仍旧是官方主动披露信息的速度满足不了公众的信息需求。所以,当地政府主动向外界发布诸如“东莞扫黄进展”、“事后经济状况”、“用工荒”等问题,积极与公众沟通都不为过。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在媒体的追问之下,当地市长却以“嘿嘿”等一些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信息来回应,由此看来,市长的回应不仅是忽视了民意诉求,更是缺乏最基本的公关素质。 [详细]

相关评论 更多>>
往期视点 更多>>
时评聊吧 更多>>
辣言辣语 更多>>

  此前,东莞副市长面对扫黄带来的阵痛时曾感慨:“今年的经济上不去就丢人了。”如今经济发展还未见端倪,“嘿嘿市长”却已经坐实了“丢人”二字。“两会”期间媒体云集,应当说正是一个可以利用媒体进行当地形象公关的大好机会,可是“嘿嘿”的回应,却是自己关上了与公众沟通的大门。即便三声嘿嘿是被记者“嘿”了,可延迟了三天才做出的回应,何尝不是政府公关的一次自黑?

0731-82965630  QQ群:13664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