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有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颂扬安徽凤阳县数十年没有搬迁办公场所,把钱“花”在了民生上。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上述报道的8个月前,凤阳县就已经在破土动工兴建新办公楼群。当地官员表示,此次报道并非有意策划,而是一次意外。
面对“简朴牌坊”,新楼作何感想?
明明是个人造美女,却被意外赞颂为“清水出芙蓉”,当事人施施然笑纳了各种溢美之词。一旦真相大白,起码也是尴尬难耐,何况,这误会关涉权力清誉?地方官员竟然如此解释,说修建新政府大楼和宣扬老政府大楼,这两件事情其实“并不矛盾”。这话约等于说,胡吃海喝和节食减肥,其实也是一回事情。
赞扬声还未走远,“简朴牌坊”已经轰然倒下,新楼一样气宇轩昂,和贫困县的那些奢华办公场所看似无甚两样。有必要追问的还是三个问题:地方政府的此般行径,知错不改,算不算欺世盗名?新楼美奂美伦,预算支出与办公标准合乎正义逻辑吗?面对谬赞脸不红心不跳,这是怎样一种惯性心理使然?
最怕有些“误会”,勾兑成了扎实的政绩,而民生在概念偷换的“移魂大法”中,还有几多尽心尽力的能量与作为?[详细]
整治“穷县豪衙”切忌“囫囵吞枣”
如今恰逢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房县“穷县豪衙”的故事因此又被一些媒体当了回负面典型“捆绑销售”。中央的决心姿态值得点赞,不过其中的“清理整治”,又当如何进行?
“清理”好办,建设、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出马,量面积、测概算,很容易出结果。“整治”则不一样,由于某些规定弹性十足或者直接没有标准,让人充满了无数遐想空间。
中央文件精神,更多停留在了决心与态度等大政方针上,具体执行方式,还得靠地方来细化。但在不止一次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警示下,笔者还是难以放松心情。如果个别地方笼统理解工作要求,不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土机式地执行豪华办公楼整治,难免不出现“囫囵吞枣”现象,造成资源二次浪费。[详细]
费尽心机造好的豪华办公楼,为何会闲置?“新闻”终于来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地新建办公楼闲置,给出的一个共同理由是——“风声紧”。
对“风声紧”这句话人们并不陌生,大到缉毒影视剧中毒贩们的常用台词,小到发廊老板娘的窃窃私语,都是一些从事不法勾当的违法分子规避风险的原因。那么,新建的办公大楼不敢入住而闲置着,是因为“风声紧”,令人不禁想问,这些人是哪一部分的?
说实话,对那些自称“人民公仆”,实则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腐败官员,在他们没有落马带上贪官帽子的时候,还真不敢把话说的太重。而现在,这些觉得“风声紧”的人,分明是把自己摆在了制度的对立面——因为,所谓“风声”,就是在制度层面展开的反腐败斗争。
说起来,《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早在1999年即已出台,按照道理,自此以后,政府办公大楼该怎么建、建多大已不存在“无标准可依”的情况,可为什么这些年,各种“山寨白宫”、“豪华大楼”还是层出不穷呢?苏北某市一位干部的话或许道破了“天机”,他说:“工程上马时还没管这么严。”
要想避免新建的办公大楼遭闲置,就必须严防那些不合规定的办公大楼被建起来;而要杜绝一些地方“偷盖”、“违建”办公大楼,一方面,应强化相关制度管理,从审批环节就把违规行为挡住;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起完善且严厉的问责机制,做到“谁拍板,谁负责”、“谁违建、处理谁”,以此打消某些官员的“闯关心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