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伟,64岁,几年前他还和妻子守着自家三四亩田,住着30多年的土木结构房子。今年三月份,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住进了自己设计的小洋房。而这一切的转变,他说要感激刘祖治,他所在公司,湖南省万樟园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老板。 [详细]
1998年,谢运良夫妻俩人回到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创办了宜章县吉兴纸业公司和湖南百捷利印刷有限公司。与其他民营公司不同的是,在谢运良吉兴纸业公司,130多名厂区员工中,残疾人占到了70多人。谢运良带着他的残疾人员工走在致富的路上,为他们打造出一片就业新天地。 [详细]
涂秩平今年51岁,汉族,出生于平江县虹桥镇一个贫困农户家庭。1997年下海创办天健医药有限公司,2005年到广东省东莞市创办东莞市瑞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回到虹桥开发了龙门平术基地、虹桥茶油基地等产业。7年来,开辟了2千亩的油茶地,连续投入1500万元改善镇上6个村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怎样带动家乡乡亲实现增收,涂秩平做了无数次尝试。 [详细]
二十岁时,他向乡亲借五十元路费闯荡广东;十五年后,谢玉辉身携五千万反哺家乡,当上了穷乡僻壤的村委会主任。修路、开工厂、盖学校、建敬老院……短短十年时间,谢玉辉在湖南省新化县水竹村累计投资一亿多元,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下岗工人提供了4000余个就业岗位。 [详细]
1968年,沈绿叶在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出生。在这里,她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村妇女蜕变成为身家30亿元的女企业家。她没有忘记父母取名时寄予的希望,更没有忘记生养她的故土和衣食父母。在她看来,创业致富、反哺家乡父老是绿叶对根的自然情愫。 [详细]
7年前,黄爱华在伊塘镇发起成立了“五星西瓜专业合作社”,管解元是最早一批加入的社员。7年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西瓜,伊塘镇连片种植黑美人西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连片种植示范区,带动和辐射周边县区乡镇种植黑美人西瓜达10万多亩,年产值超过1.8亿元,合作社的3000名社员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详细]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菖蒲塘村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这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当时,在菖蒲塘村的产业园内,王安全担任讲解员,给习总书记讲解村里产业发展致富过程,产业园的柚子也有了新名“大大柚”。 [详细]
2005年,王依清毅然辞职回家创业。2008年,王依清和同乡6人每人出资5万,58户村民每户以1000元入股,筹集40万元注册成立了溆浦君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陆陆续续大家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后,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5人,带动村民发展以黄柏、黄精、玉竹、多穗柯等中药材8000余亩,已经帮助200余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详细]
7月18日,站在波光粼粼的洞庭湖边,陈建波为乡亲们算起了“笋尖上”的民生账。在他身后,是8000亩的芦笋基地,离基地不远,就是他的芦笋加工厂。芦笋采摘过后,运到工厂,低温速冻冷藏,再运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技术,可以开发出芦笋饮料、芦笋饼干、芦笋面条和芦笋即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详细]
“说来投资的外乡人很多,但是转了一圈都走了,落脚的就他一个。”湖南常德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村支书覃遵彪是个直爽的汉子。当初,来自河北的王新法带着64万元,千里迢迢来到这个穷山僻壤,说要在这里“扶贫”的时候,他和村民们都是不信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