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通讯员 谢家威 巴塘报道

 

  “有一份深情源自高原,有一份爱恋洒在川藏。”在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建设的川藏联网工程包10施工标段,有这样一群电力建设者:他们背负着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承载着藏区同胞的殷切希望,奔走在崇山峻岭间。一座座铁塔与一条条银线见证了他们创造的那段新的电力建设传奇,同样也诉说着他们那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穿越藏区的工程项目注定不易,川藏联网工程也不例外。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川藏联网工程被喻为迄今为止电力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工程。而由湖南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包10施工段,则是这项工程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杆塔伫立海拔4000米 施工建设穿越原始森林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人员正艰难地运输塔材。)

  “金沙水拍云崖暖”,毛泽东的一首《长征》在衬托金沙江气势磅礴的同时,更显现了这个地区地势的急难险要。而在滚滚的金沙江畔,一条绵延曲折近10公里的小路则成了通向湖南送变电公司海拔4000多米N2320-48B桩位施工现场的主要通道。

 

  常言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就成了路。这条看似不起眼小路本是原始森林,荆棘、枯树、乱石随处可见,但湖南送变电公司施工者们为了抵达施工桩位,不得不得穿越这片“禁区”。
  
  “这山当地人叫它‘沙鲁里’,上去就得耗费6个多小时。”湖南送变电公司的一名施工队员说,由于小路所在的山高差近1000米,再加上地形险、海拔高,施工队员们则还需背负沉重的设备,所以他们每走10分钟必须休息1分钟。

 

  就是这样沿着小路在山上上上下下,从工程开工到现在的一年时间里,一群铮铮铁汉在这条小路上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坚实脚印。

 
山路118弯险象环生 餐风露宿紧抓工期

(上施工现场桩位的山路,为工程而建,颠簸不平。这是路况较好的地段。)

  一曲《山路十八弯》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而湖南送变电包10段另一处蜿蜒着118道险弯的山路上,一群施工队员正和着风声奏响了一曲电力建设者的赞歌。

 

  一侧是峭壁,一侧是陡崖,最窄的通路宽不过2米。就在这条路上,负责运输人员与电力设备的越野车要经常驾驶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N2320-22A的施工桩位。

 

  湖南送变电公司的老驾驶员彭师傅说,他每天要往返这条山路好几趟,每一次驾驶都需格外小心,大小不一的碎石、松软的地质都是车辆通行的危险源。而遇到藏区雨季,泥石流和地表塌陷则随时会造成道路堵塞。仅在今年7月,山顶滑坡造成上山的道路被阻隔的情况已发生了4次。所以这个标段施工队员们不得不花上近2天时间仅靠铁铲、手搬才能清理出一条狭窄的通路。
  
  如果说交通不便是藏区施工的绊脚石,那么恶劣气候便是“点亮川藏”的拦路虎。在当地藏民口中有这样一句话:“依山有四季,百里不同天”。气候的变幻莫测正凸显了电力施工的艰难。

在长达一年的施工建设中,这个标段的参建队员们为抓紧施工时间,每日需背上至少两日的干粮,啃上几口面包,喝上几口水,接着赶往桩位。在攻坚阶段,甚至得露宿在山顶。由于藏区早晚温差大,一个简易帐篷成了该标段参建队员抵挡寒冷的“奢侈品”。细数天上繁星、聆听孤鸦哀鸣,荒山上,铁塔旁,他们在期盼黎明。
  
  在藏区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湖南送变电人还有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在巴塘、在玉龙,如果你看见一群身穿国网服,头戴安全帽的朴实汉子,请不要只投去惊讶的目光,请给予他们赞叹,是他们让一座座电力铁塔耸立云间,撑起了点亮川藏的梦想;如果你看见一条条银线如流星般划过蓝天,请不要只将它记录在相机,请深情的驻留,正是这飞舞的银线将藏汉情谊紧紧的连在一起。他们只为那一抹光明,去点亮藏区同胞憧憬已久的幸福。

 

(驻点帐篷外晒着的萝卜干,家乡的味道。)

 
红网政务中心出品 编辑:彭双林 设计: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