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俐文(山东大学)
近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内轮椅扎堆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起因是社交平台上有游客发帖吐槽,称在园区内看到不少年轻人使用“电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在嘻嘻哈哈地行驶,甚至上演“碰碰车”,影响正常游玩。(11月27日《扬子晚报》)
对于该现象,网友们各执一词,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是对残障人士权益的侵犯;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游客花钱买服务,无可厚非。
在笔者看来,迪士尼乐园的轮椅租赁服务面向的主要群体并不是残障人士,而是那些行动不便或是在游玩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游客,比如体弱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宜长时间行走的游客、崴脚扭伤的游客等等,真正需要入园游玩的残障人士通常都会自己携带轮椅;并且,目前游客租赁电动轮椅更多的是通过园外的商家,而非园内的官方租赁点。因此,把游客租赁电动轮椅的行为上升到对残障群体资源的占用,可能有些“想当然”了。此外,笔者认为大批没有特殊需求的游客租赁电动轮椅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而是由耍“小聪明”引发的一种市场乱象。
根据新闻报道,在游玩过程中,游客租赁电动轮椅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园内官方的90元一天的轮椅租赁服务,另一种是园外商家提供的价格相对更高的电动轮椅租赁服务。
对于园内官方轮椅租赁,迪士尼乐园在规定中明确指出:轮椅不可提前预订,且数量有限;租赁轮椅需要携带身体不适的相关证明。对于园外带入的电动轮椅,迪士尼乐园也有相应的规定:允许携带不少于三个车轮且时速不超过16公里/小时的电动轮椅,但仅允许用于辅助因残障、高龄或有特定健康状况而行动不便的游客携带。
由此可见,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身体健康、并无特殊需求的人在迪士尼乐园内使用电动轮椅都是不符合规定的。既然不符合规定,那么为何迪士尼乐园内还会出现电动轮椅泛滥成灾、影响正常游玩秩序的现象呢?
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有规则就有“耍小聪明”、钻规则漏洞的人。当第一个游客为了更舒适的游玩体验而选择开假证明,当第一个安保人员为了节省时间精力而放弃检查带电动车入园的游客的证明,当第一个嗅到商机的商家选择开展帮助游客开假证明、带电动车入园的业务时,规则就开始松动了。“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这样小小的松动,最终却会带来规则的彻底颠覆。这就像是体育课要测长跑了,有同学实在不想测,于是就开了一张假病历交给老师。这样的行为,往小了说,是不诚信,是耍“小聪明”,有时可能还会被同学称赞为“机智”“灵活”“懂得变通”;但往大了说,也可以是对规则的破坏,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可以确定的是,当这样的“小聪明”被大规模效仿时,规则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
当电动轮椅租赁市场以磅礴之势迅速发展,起初的“耍小聪明”也就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而成为了一种常态。发展到后来,租赁电动轮椅的游客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一服务原本是面向身体不适的游客开展的,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就像有网友说的,游客们认为自己是“花钱买服务,无可厚非”。
由此可见,“小聪明”往往能引发“大隐患”。游乐园内轮椅扎堆的乱象不仅影响到了正常的游玩秩序,还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和管理问题。那些真正需要特殊照顾的残障人士也会因此变得“泯然众人”,从而影响到工作人员对该群体的识别和帮助。相关部门理应建立起更加明确的电动车轮椅入园及租赁规则,并严格贯彻落实;游客也应该自觉遵守园区规定,规范自身行为,莫让“小聪明”再发展成“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