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我与湖南工商40年】老工商情系湘天桥市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蔡遒 编辑:刘郁蕾 2018-12-29 12:13:01
时刻新闻
—分享—

  虽然已经过去了近30年,说起湘天桥市场的建设,80岁的原株洲市北区工商局长殷兵华仍然滔滔不绝,神情激动。

  上世纪80-90年代,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要职能之一。80年代,湘天桥地区是人口密集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株洲机务段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活区都在这里,常住人口近10万。然而,该地区一直没有集中市场,只有零散的自发马路市场。为解决北区居民的生活购物难题,同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时任北区工商局局长的殷兵华筹划建设湘天桥市场。

  困难显而易见,首先是资金。虽然市政府全力支持,拨付了一部分资金,但缺口仍然很大。怎么办?

  殷兵华回忆:“骑着自行车,往上级部门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好在企业对职工生活问题都很关心,对市场建设比较理解,纷纷慷慨解囊,筹集了500万,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

  选址也是难题。湘天桥市场的建设得到了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协调株冶、株化等大型企业提供用地,选址问题也得以解决。开工和建成开业仪式,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出席了,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在建设过程中,北区工商局的同志们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实施建设,廉洁自律。殷兵华回忆道:“当时有个包工头,拿着一幅别墅设计施工图找到我,说只要让他承揽这个工程,我就可以拥有这样一栋别墅。我一把将图纸撕成两半,怒斥他不要搞这套。”北区工商局选派了几位精兵强将驻守在建设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几位同志每天起早贪黑来工地“报到”,日复一日坚持了2年。

  1989年9月,占地12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米的湘天桥市场终于建成,分为农产品水产肉类区、鞋帽服装区、百货区、办公区等,功能齐全,环境整洁。该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商贸迅速繁荣,市场摊位抢手,门面一位难求。1992年市场的经营额达到4500万元,成为长株潭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集散地,更成为株洲市北区的地标。1999年按照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工商部门将该市场整体移交给了石峰区政府。

  随着时间的流逝,湘天桥市场越来越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道路拥堵,卫生堪忧,占道经营等情况成为居民吐槽的重点。

  2017年,作为全市首家“互联网+智慧菜市场”的创建示范点,石峰区政府投资500万元对湘天桥市场进行提质改造,老旧市场换了新颜。告别了污水横流,活禽宰杀“请进了”玻璃房,小商贩在通道里摆摊经营的景象不复存在,各类经营证照、食品安全监测信息醒目可见,整个市场干净明亮。居民购物可现金、可刷卡、也可微信支付。肉菜的追溯体系让市民放心购、安心吃。

  城市最有烟火气的莫过于菜市场,小菜篮连接着大民生。北区工商局早已变更为石峰分局,干部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市场监管的责任还在延续,当年市场的建设者们对于今天的变化感到惊叹,同时也感到自豪!他(她)们如今早已两鬓斑白,但心里仍牵挂他们为之付出青春年华和满腔热忱的事业。殷兵华局长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行动颇多不便,可还是经常来分局坐坐,和大家聊聊天,说想去湘天桥市场看看。

  (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石峰分局办公室 王蔡遒 )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