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省运会】省运会的颜值,长沙健儿的担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宁莎鸥 编辑:李丽 2018-09-08 09:37:58
时刻新闻
—分享—

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本届省运会上首次设置了击剑等人气项目。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宁莎鸥

  9月3日,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在衡阳市体育中心举行。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比赛项目设25个大项,共设金牌684枚,成年组设14个大项,共设金牌101枚,是安排赛区分布最广、设置项目最多、金牌总量最多、年龄组别最多、参加人数最多、至今规模最大的一届省运会。雅加达进行的亚运会刚刚落幕,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全民瞩目,但这些赛事离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有些远,而身边的省运会有我们自己的精彩。从1959年第一届开始,省运会走过了近60年的风雨,展示了湖南体育的发展历程。

  1 最早的“省运会”学生味浓,赛场上各校比高下

  如今大家口中的省运会,自然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举办的全省运动会,但其实早在113年前,长沙就曾举办过“省运会”了。据《长沙体育史话》记载,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便在长沙举行了。

  举办地在哪呢?就在长沙小吴门附近的校场坪(今为校正街),如今家乐福超市和国贸大厦所在之处。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校场坪原在“小吴门外二里许,有演武厅、将台、走马营24座”,后渐渐延伸到长沙东面城墙附近。明末,大校场被废弃,直到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才由当时的长沙知府张宏猷重建。《政协长沙市东区文史资料》又载,长沙城东小吴门的校场坪,便是长沙最早的体育竞赛场地。可见,在清朝末期,校场坪已兼具操练演武与体育场地两种用途了。

  当时,全国废科举、兴学堂,不少湖南贡员、生员赴东洋学校修业。这批留学生学成归来,纷纷推广新式教育,学堂在长沙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据记载,长沙当时新办各类中学有26所之多。因为这批学校的教育理念源自日本,所以也引入了日本的体操,辅以中国固有的拳法,成为当时学生修习的体育项目。

  在湖南大兴新式教育的背景之下举办,这届“省运会”更像是一场校际体育对抗赛,参赛的队伍基本都来自校园。来自长沙的参赛队就有雅礼大学(现长沙市雅礼中学)、明德学堂(现长沙市明德中学)、长郡公学(现长沙市长郡中学)、省立一中(现长沙市一中)、周南女中(现长沙市周南中学)等10所。

  著有《湖南体育史话》的市体育局老干部黄萃炎告诉记者:“因为当时学校的体操教员都是军营的官长或士兵,体育课是以兵操为主,所以这次运动会竞赛项目很简略,主要是日本传来的部分兵操、徒手体操和抢旗等少数游戏。”

  当时长沙城中的主要运动场地有校场坪、协操坪(今湖南省人民体育场)、又一村国术俱乐部(今长沙市青少年宫)等地,都曾承办过当时的省运会或省运会的部分项目。尤其是协操坪,为承办赛事改建成了近代湖南最早的综合性体育场,也就是如今湖南省人民体育场的前身。

  不过省运会既然是“省”字头,东道主自然也不局限于长沙一地,在1949年之前,衡阳小西门外演武场、常德北门外大教场坪、常德小西门飞机场、耒阳金盆塘体育场都曾成为省运会的举办地。

  第十三届省运会东道主之一的衡阳,其实在1925年就已经承办过“省运会”了。当年的4月1日到3日,“省运会”在衡阳小西门外演武场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1953年的仲夏也举办过一次全省范围的体育盛会,当时称为“湖南省体育运动大会”,举办地在如今的湖南省人民体育场,有508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不过因为赛制沿用民国旧制,所以这次运动会并未纳入现代省运会的序列。

  2 早期的省运会军事味十足,民兵与运动员同场竞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湖南省运动会,要追溯到1959年。为什么会选在1959年举办呢?这其中有两大原因。

  1959年,首届全国运动会确定在9月13日至10月3日于北京举行。湖南因此决定在当年召开省运会——以积极备战第一届全运会。另外,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省运会的举行,自然也是为庆祝新中国华诞,检阅这十年来湖南体育事业的发展。于是,在1959年的5月3日至13日,湖南首届运动会在长沙湖南省体育场盛大举行。

  相比于之前的全省性质的运动会,第一届省运会无论项目规模、参赛人数和影响力都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

  第一届省运会设男子举重、足球、棒球、射击、公路自行车、中国象棋、围棋、无线电发报、航空模型等24个大项。清朝时,校际运动会水平的“省运会”不过体操、兵操、抢旗等数个游戏项目,而1953年“省运会”也仅设5个大项。相比于几届“前身”,1959年首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已经有当代大型赛会的雏形了。这也是1959年省运会不同于1953年那届而被正式纳入现代省运会序列的原因。

  上世纪初,能有规律开展体育项目的场所大多是学校,因此当时参加“省运会”的代表团也是以学校为单位。直到1931年,参赛代表团才真正以县市为单位。而首届省运会参赛范围也真正实现了覆盖全省,衡阳、湘潭、邵阳、黔阳、郴县、常德6个专区,长沙、株洲两市,湘西州和湖南省军区共10个代表团参加了首届省运会。本次盛会共有1366名运动员参与角逐,这一数字是1953年508名运动员的近3倍。

  那个年代的省运会也折射出上世纪60年代的风貌。早期省运会的一大特点便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军事味”十足。这点从参赛代表团的构成便可见一斑,首届省运会中,除了长沙、株洲、常德等市及专区代表团之外,湖南省军区也派了代表团参加了比赛。

  到了第二届,湖南省军区更是与省体委一道成为了联合主办方之一,翻阅当时的照片你能很轻易地发现一个小变化,写着“湖南省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的横幅上还有另一行“小标题”——“ 第一届民兵比武大会”。可见本届赛事中军事化比赛项目所占比重相当大。

  根据《湖南省志·体育志》记载,当时民兵比武大会就设有男女军用步枪基本射击、军用步枪对空射击、军用步枪对抗射击、轻机枪射击、冲锋枪射击、手榴弹投掷、刺杀、武装泅渡、无线电收发报泅渡和男子单兵进攻技术、重机枪射击、10公里武装赛跑等12项比赛项目。其实,军区派代表团参加运动会一直是我国运动会的一大传统,在全国运动会的舞台上,八一队至今仍是夺金大户。

  3 1982年省运会始设金牌榜,长沙一直争做“省会担当”

  1949年之前的运动会年代久远,很多资料付之阙如,很难还原当时各代表团的表现,了解当时奖牌榜的排名情况。不过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作为省会的长沙市一直在体育竞技中占据优势,当时不少项目的省运会纪录都是由来自长沙的健儿保持的。

  《长沙体育史话》就记录有1949年之前历届湖南省运动会男子、女子田径最好成绩表。男子田径共列有18项纪录,其中100米、400米、800米、110米高栏、400米中栏、跑高、撑杆跳高、400米接力、1600米接力、10项全能等10项由长沙运动员保持;女子田径共列有10项纪录,其中80米低栏、跳远等两项由长沙运动员保持。

  此外,《长沙体育史话》还记录有当时的历届省运会男子、女子游泳最好成绩表。其中男子游泳共列有8项纪录,6项由长沙运动员保持。由此可见,省会长沙当时就已经是省运会的夺金大户,尤其是在男子项目中,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统治力。

  而从1959年正式举办的现代省运会,开始是没有设立官方金牌榜的。直到1982年的第五届省运会,才第一次设立官方金牌榜,并向外界通报成绩。在这届首次有官方排名的省运会中,长沙以53枚金牌、37枚银牌、30枚铜牌稳居金牌榜与奖牌榜的首位,无论是金牌、银牌、铜牌都大幅领先第二名。

  在接下来的第六届省运会中,组委会改变了以金牌数排列各代表团名次的方法,而代之以团体总分排名。长沙仍以1319.25的总分毫无悬念地摘得桂冠,湘潭紧随其后,衡阳则名列第三。

  纵观省运历史,长沙代表团在历届省运会中都奋勇争先,力争第一。但是其他地市也有体育异军突起之时,长沙金牌榜首位的地位不是没有旁落过。在第八届省运会青少年组金牌榜上,常德市代表团就以102枚金牌位列第一,衡阳则以85枚金牌排名第二,而长沙代表团以79枚金牌屈居第三了。

  第十三届省运会长沙市组成了1273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除水球外的所有项目比赛。在长沙代表团赛前的誓师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目标任务:夺取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三个第一,充分彰显省会意识和省会担当。

  省运会积分由奥运会金牌、全运会金牌和省运会金牌换算积分相加而成,而长沙市这个竞赛周期内,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均未取得金牌,所以“起跑线”比较靠后,这对于一直“虎视眈眈”的各市州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长沙“霸主地位”的机会。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李平鼓励运动员勇敢接受挑战:“本届省运会的竞争将异常激烈,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做出更大的努力。”“我们有信心作为省会城市继续走在前列。”

  目前,长沙代表团已渐入佳境。开幕式之后的第一个比赛日,长沙的运动员发挥优异,连夺男子赛艇甲组2000米双人双桨、女子赛艇甲组2000米双人双桨、青少年组体操男子三级乙组全能、青少年击剑乙组花剑和重剑两项团体等16枚金牌。截至记者发稿之时,长沙代表团以99金暂列第一。

  4 省运会走向大众化,击剑、攀岩今年首次加入

  体育是反映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纵观省运发展历程,省运会一直与时俱进,展现了近60年来湖南体育发展的壮阔图景。

  早期的省运会颇具“军事味”,运动员与民兵同场竞技,射击、无线电收发报等军事化项目所占比重不小,体现出那个年代的尚“武”之风。

  1974年第三届省运会上,组委会明确要求18岁以下运动员必须占据一定的比例,体校登上历史舞台,全省业余体校发展得到大力推动。

  1984年,中国代表团重回奥运大家庭,此后,备战奥运会、全运会,为奥运全运培养后备人才成为了省运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少湘籍奥运冠军、全运冠军都是从省运赛场走出来的。备战奥运这一意义也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达到了高潮,2006年第十届省运会所设19个大项目全部为奥运会项目,其中精品项目的金牌数占总设金牌数的一半以上。同时,为鼓励各市、州积极培养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省运会也提高了奥运会、全运会比赛金牌在省运会上的换算奖励标准。

  北京奥运之后,全民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省运会也更加注重全民健身主题。本届省运会成年组比赛中就新增加了健身球、桥牌、游泳、登山、自行车以及龙舟等6个项目。

  省体育局局长李舜介绍:“新增的项目都是近年来我省发展迅速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竞赛只是一个杠杆,目的还是调动更多人群参与进来。省体育局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在省运会设置更多的群众喜爱的项目。”

  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比赛项目也有调整。击剑运动近年来以长沙为中心向全省迅速扩展,今年也是该项目首次进入省运会;而攀岩将成为东京奥运的新比赛项目,为迎接奥运,省运会也增设了攀岩。对于省运会的一些项目调整,长沙代表团也有不错的应对,李平表示:“本届省运会在设项上有所调整,青少年组增加了一些项目,像攀岩和击剑,是原来我们没有开展的奥运会项目,这两个项目是由社会团体组织带动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击剑在长沙开展得很好,攀岩也还不错,这两个新兴项目,我们还是很有实力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