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科技部在长沙组织召开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专家咨询评议会。科技部专家组一致同意方案通过评议,建议尽快批复和组织实施。会前,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会见了科技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萌及专家组一行。(8月14日红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对于湖南这样一个有着“敢为天下先”传统的省份而言,创新是写进基因、融入血脉的一种品质。这些,从其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就可看出——在湖南,不仅有领跑世界的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标志性创新成果,有育种水平和推广份额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优质油茶、“双低”油菜、杂交辣椒,更有总数约179万人的各类科技人才,82人“两院”院士,以及“十二五”期间取得的6500多项科技成果、94项国家科技奖励。
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湖南即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2016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更是作出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决策。而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则以集体名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指导湖南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顶层设计,尽快将湖南列为创新型试点省份。
从率先颁布实施的建设纲要,到这一次通过专家评议的建设方案,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湖南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的心情之迫切,是湖南希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多作用、作出更大贡献的担当,更是湖南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稳扎稳打的作风与实实在在的成绩。
围绕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湖南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为创新型省份的开展发挥了激励、促进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涉及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配置、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激励、创新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在诸多领域,如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康养、电台绿色变换等方面,做出了湖南自己的特色;还有现代种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创新步伐,更是具有了其他省份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实实在在举措之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国家水安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金属污染治理创新中心、军民融合示范区及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也已经初具规模,并迅速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湖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意义尤其重要。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即要求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抓住这一优势,既有利于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也有利于将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经验、成果辐射至其他地区,促进整个“一带一部”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通过专家组评议对于湖南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可喜可贺。但对于创新型省份的建设而言,这又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全新征程的开始。
既然方向是星辰大海,“敢为天下先”的湖湘人民便只有风雨兼程,用勤劳与智慧浇灌出属于新时代的创新之花。
文/飞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