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湖南日报发表了“晨风”文章《湖湘文化发展必须推陈出新——三论进一步做强做优广电和出版湘军》,表达了“文化是最富于创新,也最需要创新”等观点。尤其在回应湖湘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上,文章认为,从现阶段来说,就是要与我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主动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不断充实和丰富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的、学理的、智力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两创”的基本方针,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遵循,也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如何赋予时代内涵以进一步激活生命力、提升影响力等一系列问题。
无论是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离开了现实土壤,离开了人们生活,文化发展繁荣也就失去了根本航向。有些所谓的学者,标榜“儒学大师”“国学大师”之类,却整天从事的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新奇事物”,不怕观点惊世骇俗,只求“一鸣惊人”。这可能不仅仅是在浪费资源,浪费他人宝贵时间,更对整个文化学术界造成一种不良影响,也损害了学术群体形象。要知道,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文化理论研究的专家是十分关键的。他们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文化创新发展的生态。这也并非是反对“坐而论道的书斋文化”,而是强调,文化要创新发展,就必须抵制这类现象,让文化创新发展回到与传统、现实相结合的经世致用这一方向上来。
“晨风”文章提到的,湖湘文化发展要“主动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我亦认同,于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而言,这正是它的时代使命。当然,“经世致用”内涵丰富,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可以从不同角度赋予它不同的意义。而在湖湘这个区域维度,以及走向“新时代”的这个时间维度来说,湖湘文化创新发展的“经世致用”,应当要面向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传承发展。这需要学界、政界,以及媒体界协力推进,不断挖掘与丰富湖湘文化的内涵,不断建构与健全湖湘文化的数据库。在文化宣传推广上,甚至需要全省文化宣传系统工作形成一盘棋,重视发挥专业智库的力量,构建科学有效的湖湘文化传播体系;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对接市场。即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生产精品力作,精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要培育一种与经济、社会对应的文化,才能取得发展的进步。因为文化具有与其他各行各领域融合的能力,科技、旅游、金融、农业等等方面,都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文化软实力转换成经济硬实力,才是文化创新发展的“王道”。湖湘文化即是与湖南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这两个问题本身是一脉相承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关系。
应该说,这些年来“文化湘军”将经世致用的湖湘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创新发展风头正劲,成果显著。譬如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文化湘军”晒出了抢眼的“成绩单”。据媒体报道的资料显示,中南传媒以数字化和互联网为核心,重点展示了数字教育、数字出版领域的重点项目和产品,以及公司智慧教育产品的应用情况;湖南广电以爱芒果品牌电视、战略合作产品激光电视、自主OS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全媒体融合新成果。这些应用型的文创产品,代表新的文化产业方向,具有广阔的时代前景。总之,在经世致用中创新发展湖湘文化,令人值得期待。
文/肖博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