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那么大带他们去看看
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看着银幕上的峰回路转、光影变幻……对普通人来说,看一场电影不过是“家常便饭”,得闲看电影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对视障人士而言,仅凭听觉很难感受电影场景的光怪陆离、情节的跌宕起伏——无法好好地“看”电影,已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痛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志愿者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他们精心挑选影片,认真准备解说词,用声音为盲人打开了光影的世界。日前,人民日报以《十年间,盲人爱上电影院》为题聚焦这一群体,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正能量。
当前,残障人士的需求被越来越多地“看见”并满足。仅以电影来说,帮助盲人“观看”电影已发展为成熟的公益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按照专业的说法,为盲人解说电影被称为“口述影像”,就是将影片中重要的人物表情、动作、场景等视觉信息“翻译”成语言,让盲人可以完整地欣赏电影。比如在浙江宁波,志愿者团队分工明确,有人义务来回接送、有人搀扶他们上楼,有人负责解说;在武汉,有志愿者为此已撰写了百万字的解说词;在广州,口述影像也备受追捧,日前还有30多名盲人登上了广州塔欣赏电影《天籁梦想》……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残障人士的新需求。对此,一方面,志愿服务要更专业。如志愿者所说,志愿工作仅凭热心肠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都是技术活,需要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拓展更多渠道,尤其要吸纳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要更“精准”。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到学盲文、制作有声图书、看剧、旅行,残障人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多方面的,志愿服务也要通过“点单式”“一对一”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比如针对盲人“我想去看看”的愿望,有城市的公益项目会带领盲人到全国各地“自由行”,听海、坐飞机、抚摸长城,圆他们出门“看”世界的梦想……如何让残障人士获得更有质量的志愿服务,是一个重要课题,应予更多尝试和探索。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