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戏子”一说是职业鄙视链的外露

来源:红网 作者:杨柳 编辑:夏熊飞 2017-10-09 00:03:2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不知从什么开始,影视荧屏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被莫名其妙冠上了“戏子”的称号。尤其是某某明星订婚、结婚、怀孕、出轨、性骚扰等八卦新闻霸占热搜,而某某令人肃然起敬的科学家等为国家、社会默默付出却得不到舆论关注时,人们经常下意识地用“戏子”这个字眼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所谓“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被经常性地挂在口头。

  屠呦呦获诺奖,恰好碰上黄晓明大婚高调奢华,如此重大的严肃新闻被喜庆的娱乐花边冲淡。于是乎,诸如“戏子抢了科学家的风头”“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不如戏子的一场婚礼”等批评质疑不绝于耳。几个月前刘先林院士乘坐高铁二等座突然成为热点,许多人又开始拿明星和科学家进行对比,慨叹“戏子当道”等等。

  每次看到这样无意义的争论,内心都会特别反感与不解。一些人动不动就把演员、娱乐明星扣上“戏子”的帽子,难道不清楚这个词充斥着低贱、下流意味,是封建旧社会的阶层鄙视心态吗?我理解很多人善意的初衷,但被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还自觉高尚地认为自己声张了社会的凛然正义,殊不知这是带有人格侮辱的歧视。

  为什么大家非得纠结娱乐圈和科学界关注度大小这件事呢?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每个职业都有它的存在正当性和特殊表现性。明星本身就是聚光灯下的焦点,这是它的职业属性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得到关注即对其职业表现的认可度的体现。同时,在强大的娱乐市场、粉丝经济的追捧下,为爱豆疯狂打Call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影视娱乐明星往往都是粉丝量最高的人群。他们享有最大量的信息接收群体,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迅速蹭上热搜不足为奇。

  相反,为国家科研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注定是需要坐冷板凳的。只有不为浮世功名利禄所扰,潜心研究,才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这是职业属性对科学家的要求,或者说是舆论对科学家的保护。如果一个科学家经常性地走进大众视野,高谈阔论,很多人估计又会说自我炒作、不钻研课题、动机不纯。这几天,袁隆平院士海水稻的消息公布,就有人火速留言说新闻媒体在消费袁老。有时候,舆论就是这么矛盾。而矛盾的背后,是一些人妄图带节奏的戏精成分。

  公众替科学家们在新闻吸睛度上的表现打抱不平,是对娱乐至死现象的群体性反思。本意是好的,但演变成推崇一方而贬低另一方,就是缺乏理性意识的体现。

  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星的举动更贴近自己的普通生活,而艰深的科学研究则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直接关系并不太密切。新闻媒体给出一个议程设置,只是希望国民在关注明星生活的同时,能够把一部分目光转移到为国奉献的国之栋梁身上。然而,在某些人的节奏带动下,许多人“绣口一吐”,便是戏子云云。当一个人受诸如此类的蔑称狂轰滥炸,对其生活和精神造成的影响非当事人可能体会不到,也不愿去体会,毕竟站在道德制高点一览众“星”小。

  为什么“戏子”一说甚嚣尘上?这或许与当今娱乐圈的乱象有着干系。演员演戏缺乏敬业精神,演技硬伤,台词对口型,炒作之风盛行,背离市场的高薪酬潜规则。当人们说出“戏子”那个词,无非就是想宣泄内心的不平等感和郁积的愤慨。娱乐圈泥沙俱下,确实有太多需要完善和规范的地方。但这不能成为随意贬低、否定一种职业的借口。不得不提一点,在生活中,也有些人始终对娱乐圈怀揣既有的偏见,认为明星就是难登大雅之堂。娱乐界和科学界的刻意对比和褒贬,是职业鄙视链的外露。

  我想,客观看待不同职业的本身属性,道理自然就通了,少被舆论戏精带着节奏跑偏。当感叹“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而血脉贲张时,是不是该反思自己真的有主动关注过“将军”之事吗?

  文/杨柳(西南政法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