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突然想聊聊教师阅读的话题。当下,很多学校的教育报刊被冷落,一些老师课余热衷于上网玩牌。即使阅读也是与教学无关的快餐式阅读。一句话,教师课外阅读量少已成为普遍现象。
可以说,教师是最应该注重阅读的职业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千百万在知识上对他们有依赖,在学习上对他们有期待,在做人上对他们有效仿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就得有“长流水”。如今知识更新得很快,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读书就意味着要落伍,要被淘汰。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教师不读书?有人说,网络时代谁还读书?国外互联网水平不比我们低,可他们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却比我们高很多。课余时间,老师更多的是在手机上玩微信、看电影等,真正利用网络获得教学经验、吸取知识营养的并不多。可见网络的影响很有限。
有人说,图书贵,买不起。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都有藏书上万册的图书馆(室),订阅了多种教育报刊,而且从农家书屋到县市图书馆都是免费开放。只要热爱读书,不买也有书可读。
还有人说,忙,没时间。现在教育评价依然以分数作为重要标准,在中高考的压力下,老师每天工作任务繁重,确实很忙。但并非一点时间都没有。有人算过一笔账,一般人一分钟读300字,每天只要读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星期就能读3万多字,一月就能读12万多字,一年就能读完150多万字。一本书如果按10万字算, 一年至少能读15本书。点滴时间也能铸就不凡。凯瑟琳﹒罗琳白天打工晚上独自照顾孩子,用5年时间写成了《哈利波特》;毛主席日理万机,却随身带着书,一有空就读书。他的很多经典名篇就是工作之余写成的。
教师之所以不爱读书,关键是缺乏动力和兴趣。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无形中把教师引向了淡化读书的方向,甚至助长了教师的功利心。要评优晋级,主要看学生成绩。能教出好成绩的就是好老师。老师为了眼前利益,就得盯着教科书、复习资料不放,研究如何应试、如何猜题。学科之外的书自然被冷落了。而很多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也大都流于形式。真正引导、激励教师读书的学校不多。校园里难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也就难以做到勤于阅读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论教育什么学科,教师的教育营养都取决于读书。有专家说,在可见的将来,能让学生考出好分数,不过一个教师最低限度的“本钱”。作为现代教师,最大的“本钱”是,在读书中扩展教育视野,回归教育常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
文/刘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