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干部不好读书、不勤读书、不善读书,讲起来总有各种借口。实际上,工作忙压力大也好,事务多时间紧也好,与书绝缘,根本上还是没有“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4月23日《人民日报》)
党员干部学习读书始终是党内热议的话题。原因无他,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知识型政党、是热爱学习的政党。读书中,我们接触、了解、学习、融入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读书中,我们学贯古今、纵观中西,取精去粕、强大自身,为服务人民、造福社会、推动发展不断融入最新的知识、强化最新的理念、增添最新的成果。
现实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工作的集中,业务的繁重,导致不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抽取足够的时间,找个静谧之地,细细地品读一本书,这便让阅读成为了奢望。尽管“碎片化”阅读、“手边书式”阅读等方式已流行,但形式“零散”也让内容“零散”,这样阅读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强化党员干部阅读的有效方式。
当然,近年来我们也做了不少有益尝试。不少干部培训部门和单位召开各种专题读书班,将最有效、最核心的专业理论书籍进行整合、梳理、浓缩、深化,让党员干部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新知识。有的地方开展青年干部读书活动,让年轻同志跳出岗位,跳出行业,在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开展阅读,全面提升思想理论水平,等等。尽管这些方式让阅读融入了工作,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阅读的功利性,让“功利读书”成了制约阅读常态化、普及化的隐患。
时下,还有一种现象引人深思。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工作中“输出”有余,“输入”不足,只知道“埋着头干”,看似很苦、很累、也很尽责,却从不“抬起头”看看方向、找找路子、创新方法,遇到难解问题从未意识到是知识少了,更没有“知识恐慌”“理论恐慌”,依旧固守观念,信奉“经验主义”,在无用空想中乱撞“南墙”而不放弃。某些领导干部,甚至还过度地对下属进行经验灌输,误导其忽视阅读,只图应付难题,可是,无体系形成、没理论指导,结果就是,下回换个问题又不知该从何来解。
其实,阅读不仅仅要成为党员干部的“标配”,更要能够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工作环节,形成理论的围墙、思想的武装,或许一本书籍并不算什么,但它或许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引导决定、方式选择、价值评判的关键作用,让自己不至于盲目地走上弯路、错路,甚至邪路。
当然,我们也要抛开“功利”索取,学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阅读方式,让读书从目的成为自发、从要求成为兴趣,在广泛的涉猎中形成丰富的知识面,努力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巨人”,成为有益于群众、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发展、有益于创新的活“智库”。
同时,我们的党组织也要关注党员干部的阅读情况,真正给有思想、有涵养、有文化、有知识的优秀党员赋予更多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组织才能放心、人民才会满意。
让阅读成为党员干部的“必需品”,这并不是口号,而是要实打实地贯彻、真刀真枪地落实,让阅读迸发出引导学习、提振精神、丰富理论、坚定道路、强化自信的有力武器,让每位党员干部都能在阅读的熏陶下思想先进、风度超凡、正气凛然。
文/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