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跟随活动评选考察体验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红网从1月3日起陆续推出《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怀化报道
在湖南省新晃县侗族自治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为天井的寨子。侗家人说,寨子的山是顶天山,寨子的井是天井,寨子的路是四路。由于寨子距离新晃县城60公里,天井寨的行政管辖也就隶属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镇四路村。
初冬时节,伴随着阵阵寒意,我们走进了天井寨。刚进寨门,眼前呈现出一条条古老的巷道,青石板路在蜿蜒曲折。一排排用石头垒起来的墙垣,一座座油光水亮的干栏式木屋,记载着侗家人的奋力和艰辛,沉淀着侗家人的聪明和智慧。
传说这里四周树林阴翳,曾有天然水池一方。据龙氏族谱记载,龙氏先人1334年(元顺帝二年)迁到这里,依山筑寨,定居下来。寨里一口古井,就是由原来的天池演变而来。百年之后,有又姚姓、杨姓相继前来,天井寨通过龙、姚、杨三姓侗胞,四百余年的苦心经营,清道光,咸丰年间,发展到2000多户,千余人口,天井成为了周围的集市墟场。1854年咸丰四年侗人姜芝灵起义,天井寨奋起响应,演绎了一段侗族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悲壮历史。
走近天井寨民居楼,古楼为木质结构,穿斗式的开口屋和吊脚楼,其中以开口屋居多。尽管时代更迭,岁月蹉跎,源起于元代,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侗族傩戏咚咚推和上百座干栏式木屋,居然完整地在天井寨保存了下来,不能不令人称奇惊讶。
每一角飞檐,都是一个传说,每一个屋角,都有一个梦。一个个故事中,都有她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岁月的长河,在静静的天井寨的石板路中流淌,尽管大山的阻塞,地理条件的约束,天井寨的侗家人对生活却追求极致的完美。
家家户户整整洁洁的庭院,鳞次栉比居住宽敞布局合理的干栏式木楼,构成了优美和谐的环境,空气中飘着腊肉和米酒的陈香,如同远古缥缈的歌声在游荡,
侗族人民深知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优化环境的重要性。寨中有乘凉树、风水树,远处山连山,岭连岭,是漫山遍野的山林松海,构成了千山如屏,万峰流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绿色天地。六百年来,侗家人以对土地的虔诚、对自然的崇敬,始终如一地守护者这块神奇的土地。
土地赋予了侗家人生命,生存依赖土地,于是,就有了对土地的神话与崇拜,就有了跳土地庆丰收这样的傩戏。来自于耕牛的原始舞步,铿铿锵锵的锣声鼓点,踩出了中华民族的千古傩韵。2006年,天井寨侗族傩戏咚咚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傩戏都是由巫师演唱,唯独咚咚推由普通村民演唱,它是一种村民参与的全民艺术。
侗族傩戏咚咚推在中国傩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古老侗族傩文化的缩影,是侗族地区优秀的民间戏剧文化。傩戏是天井寨文化中绵延未断的历史文化,在这里,除了咚咚推之外,还有侗族闹年锣,侗族垒词,刀梯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等神秘的傩技。
悠久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今天的天井寨,成了人民心灵疲惫的精神家园,寻根问祖者接踵而至,探幽访古者远道而来。2016年夏天,华夏龙氏文化研究会的长者来到天井寨;2013年,湘黔两省200多名摄影家莅临天井寨;之后,海内外研究傩文化专家也纷纷相继来到天井寨进行田野考察。
我们徜徉于天井寨,不得不为侗乡新晃拥有这么一方神圣的土地而欣慰,对这块土地的侗家人油然而生的敬意。我们也不难相信,民族文化的薪火,将在这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