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应赋予“双十一”更大的创造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陈秋霖 编辑:夏熊飞 2016-11-13 00:03:2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07亿,时间定格在2016年11月11日午夜12点,新的交易纪录诞生。过去的一天里,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的交易额一路飙升。不止天猫,更多电商和实体店都在创造着自己的纪录。(11月12日 央广网)

  预料之中,“双十一”再次获得胜利。“双十一”原本是青年人创造的亚文化“光棍节”,因为阿里天才的营销策略把“光棍节”成功变成了“购物狂欢节”。虽然“双十一”已成为推动国民消费的大引擎,但很多人在“双十一”之后感到的却是空虚和焦躁。其实,我们应把“双十一”深入下去,赋予其更大的创造意义。

  “双十一”让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浮在表面的欢乐,缺乏深入人心的探索。无处不在的广告、视频、直播不断诉说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并提醒你“我花钱,我存在”,目的就是把你卷入这“狂欢”的洪流,越深越好。购物直播、VR购物、AR游戏等个性化、娱乐化的购物渠道,极大提升了消费体验。你陷入其中用手指激活一个个产品,彰显个性、参与互动,沉浸在狂欢的快感和刺激中感受“宠爱”,就像释放自我一般。却没思考在这场狂欢中,有多少东西是你真正想要的。满足你的到底是物品本身,还是购买的欲望?就像现在,到了“双十一”大家都想到买买买,有多少人还在乎原本的“光棍节”呢?

  当然,不能否认“双十一”节日氛围給我们带来的轻松娱乐,也不能否认它为国民消费贡献的力量。但当国民消费潜力已经极大释放,体量和参与人数都已到达天花板时,“双十一”又该如何存在呢?即便“双十一”是新时代的产能产物,也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才能免于被淘汰。

  “双十一”作为购物节并不一定像中秋节、端午节一样给予人们宏大情怀,但可以根据它本身创造更多的文化内涵,释放国民的冒险精神、创造潜力。这种潜力不仅仅限于营销方式,还有公益慈善、学术探索、影视戏剧等等多领域的内容创新。比如,国产影视应更有创造力,不要仅仅谈论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要把视野拓宽。就如英国电视剧《黑镜》已经反思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挑战和危机,警惕科技改变人性。

  单一的商业消费比不上细水长流的镌刻,冷冰冰的数字始终不及深入人心的思考。我们可以在“双十一”买买买的同时,也可以给予关爱,把“购物节”变成一个“购物 关爱节”,去探索现象和本质。比如,探寻年轻人的“宅”心理,引导人们走出单一的生活空间:鼓励思考,单身是不是正在被消费?那些单身的人到底是享受单身,还是被迫单身,原因何在?又比如,可以在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情况下,思考如何做到不沉迷其中也不忽视身边的美景……“双十一”可以把商业促销和引导思考结合在一起,使其既不虚浮于面也不艰涩无趣。

  《罗曼·罗兰传》中有一句话: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源于创造力的“双十一”不应止步于买买买。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创造力本身为“双十一”带来的力量,并继承这种创造精神探索更多可能去改变社会,而不是静止于“双十一”的狂欢中不可自拔。

  文/陈秋霖(陕西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