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2月2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看过《天龙八部》的读者,一定记得下面这个情节:少林寺扫地僧说起,他看到萧远山居士和慕容博居士一心只求上乘武功,入了魔道,便在他们常翻的书架旁,放了《法华经》等佛法经书,以渡苦海。其实,这里所说的《法华经》,便是《妙法莲华经》。从今天开始,这部1000多年前的敦煌写经,将在湖南图书馆四楼古籍阅览室亮相,参展“册府千华——湖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2011年,全国古籍文献普查期间,湖南图书馆藏《妙法莲华经》经专家鉴定之后,被确认为敦煌写经,而且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数以万计,其价值不可估量,但由于遭到列强的盗窃掠夺,绝大部分敦煌遗书流散到世界各地。目前国内收藏的敦煌遗书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多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河西走廊诸省的文博单位,其他地区十分罕见,尤其是南方。
那么,这次展出的《妙法莲华经》是如何传至湖南的?据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刘雪平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妙法莲华经》就被该馆收藏,“当时是馆里面用馆藏副本古籍,与北京的中国书店换来的。”而当年换回经典的当事人,则是湖南图书馆原历史文献部主任刘志盛。
“湖南馆有很多副本古籍,这些副本刚好是中国书店需要的,而我们正好缺少敦煌写经,就这样达成了古籍交换的意见。”刘志盛回忆,1963年至1965年,湖南图书馆共进行过三次古籍交换,分别与中国书店交换过两次,还与上海古籍书店交换过一次。“我们用的都是副本,包括《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四部备要》等,共计两万多册,换回了包括《妙法莲华经》在内的400多本善本。”
按照刘志盛的说法,与中国书店达成的交换意见中,除了《妙法莲华经》外,还有其它8件敦煌写经。为了使写经免遭长途跋涉,他特意采用了当时较为昂贵的航空挂号方式,将写经寄回湖南图书馆。
2011年8月,借全国古籍文献普查的机会,湖南图书馆将写经拿出来,交由普查专家方广锠和李际宁鉴定,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敦煌写经正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分别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等,抄写年代分别为公元5世纪末(南北朝时期)和9至10世纪(唐朝),均用当时特有的经黄纸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