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术馆拖了几年,还没建成。文艺界应该多反映这种公共文化建设的问题。”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党组书记江学恭首先抛出话题。
见状,知名主持人汪涵委员赶紧回应道:“你这是不吐不快。”
“就怕吐了还不快。”江学恭话音未落,委员们大笑起来。
1月26日,文化艺术界分组讨论会上,围绕着文化艺术方面的专业话题,委员们讨论热烈……
专业与履职:打铁还需自身硬
“今后文化界的委员得加强联系,促进我省文化的建设。”有委员建议。
听到这话,省文联副主席、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委员露出笑容,向汪涵望去:“汪涵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去年,雷宜锌办了一个展览,邀请汪涵做主持。“他不但免费帮我主持,那天下大雨,没有一点抱怨。”雷宜锌说,天公不给力,汪涵给力。
“《天天向上》、《越策越开心》等节目,对湖南的戏剧都做了大量宣传。”几位委员向汪涵表示感谢。
“我曾建议湖南卫视拿出更多的时段,支持戏曲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汪涵接过话茬解释,“但台里还是要考虑到收视率问题。”
“看完省政协2015年的协商工作计划后,我既兴奋又惶恐。”汪涵一脸严肃地说,做好履职工作,委员们既要加强联系,还得提高自身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不专业,如何去更好地履职。
专业与传承:接班人青黄不接
谈及“专业”,又引发了新的讨论。
“每年许多考进来的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江学恭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怎么才能找到好的人才进入省文联,“没有好的人才,如何谈文化传承与发展。”
谈到这个话题,省昆剧团团长罗艳委员的心情更为沉重。“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非常严峻,人才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尤其是地方剧种的教育问题。”
以湖南省直7个文艺院团为例,6年前,还有一批30后、40后、50后艺术家,但现在他们已退居二线。“现在,年轻一代创作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形成不了竞争力。有的基础一般,仅靠十几天或一两个月培训,就上岗了。”
“一个优秀戏曲演员的培养要十几年,可是现在他们向大众展示的机会很少,待遇并不高。而那些娱乐圈的所谓明星们,唱了一首歌或演了一部戏,就可整天占据着媒体资源。”省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邢险峰有着类似的感受,“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戏曲。”
“政府能不能免费培养那些想学习传统戏剧的人?”罗艳把这个想法抛了出来。
有委员谈到中国戏曲学院模式,有委员提出能不能采用湘绣产学结合的模式……
“可问题是,现在一切是以经济为中心,大家都逐利了。”说完这话,汪涵又补充,“有些事还得有人做。真正国际的是文化,它能让每个人不同,世界丰富多彩。”
委员议论纷纷之时,杨霞委员提高了声音:“只有采用引进的办法,才能解决现有问题。引进高、精、尖的人才,可以提升院团的专业品质,给团队树立学习的标杆。”
杨霞建议财政加大对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投入。“我希望大家联名提议。”杨霞话音刚落,一旁的委员纷纷表示:“好”“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