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别因蔡荣生案,自主招生躺着中枪

来源:红网 作者:普嘉 编辑:艾伦 2013-12-01 00:04:04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于2003年正式启动。10年来,自主招生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缺乏有效监督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是否会导致腐败?随着媒体的各种报道将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指向“自主招生环节”,这些质疑就变得更加尖锐。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说,蔡荣生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100万上人大,大家都听说过。”一位参加过人大艺术特长生考试的学生说。这则来自《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出街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上澄清,并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从来没说过“100万可以上人大”。
  
  蝴蝶效应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小动作就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现在关于中国自主招生黑幕的质疑,也是源自一系列连锁反应: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被截获——他是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的处长——据说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人大自主招生存在腐败黑幕——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存在黑幕……梳理见报的事件经过,你会发现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把一个官员的腐败个案,联想到我国高校自主招生都存在见不得人的勾当,联系点不过是他是某一高校管招生就业的处长。至于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到底是不是“自主招生”,涉案金额到底有没有数亿元,都还是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根本经不住推敲。“100万上人大”的信源已被否定,逻辑链条的一环已断裂,连人民大学在招生上存在权钱交易都无法坐实,那么自主招生可谓“躺着中枪”,外界的无限猜想重伤了自主招生公信力。
  
  事实上,蝴蝶效应只是一个比喻,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偶尔扇动记下翅膀,根本不可能几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现在关于自主招生黑幕的猜想就算不是空穴来风,也没有确凿的事实和证据。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从蔡荣生的腐败问题,联系到中国的高校自主招生都存在腐败,实在太牵强。“100万上人大”果真是“大家都听说过”吗?人大自主招生的口碑真的有那么差吗?请不要用含糊其辞的“大家都听说过”来混淆视听。即便真的少数人有所耳闻,那也不过是听说而已。没有真凭实据,那是对人民大学的构陷。
  
  蔡荣生的生财之道很多,有报道称蔡荣生很早就涉足资本市场,并多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那么,蔡荣生的腐败问题到底有几成涉及自主招生呢?把一个不合格的学生招到知名高校,经过的环节很多,单凭一个招生就业处处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真的经过层层把关还是有漏网之鱼,那么一条流水线上的人都难咎其责。早在2009年《中国青年报》对2117名公众所作的关于自主招生的在线调查中,就有66.7%的人认为“钱权交易不可避免”,现在出了蔡荣生案,“大家都听说过”更加剧了公众对自主招生公平性的担忧。
  
  由于自主招生可获得相对官方分数线的大幅优惠,因此,社会普遍存有对高校自主招生引发腐败的担忧。我对自主招生依然有信心,就是因为制度设计的严谨,让哪怕在蔡荣生这个环节出现问题,也难以撼动整个高校自主招生的根基。如北大自主招生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那么在过招生处处长这关前,先要过中学校长关。高校自主招生也要经过高考这关,如果成绩很差的学生,哪怕自主招生给他降低20分录取,也未必考得上。再加上自主招生的名单都要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对自主招生进行监督。有那么多硬杠杠,其实高校能自主招生的范围和幅度并不大,换句话说,能够产生腐败的权力是有限的,一个处长没那么大的权力让差生交钱直接进人大。
  
  美国从1636年建立哈佛学院开始,继承了英国的大学自治传统,一直奉行自主招生。其不同的高校可根据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推荐信、高中成绩或排名、高中修学课程、面试、论文或自传等综合评价衡量学生以决定是否录取,其招生自主权比人民大学等高校要大得多。可是,关于美国大学特别是名校自主招生腐败的新闻、传闻可谓少之又少。从外国的经验来说,腐败并不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伴生物。不能因为出了蔡荣生案,就认为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必然与腐败相关联。
  
  文/普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