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说“方”道“圆”妙无穷

来源:红网 作者:徐大发 编辑:易木 2013-06-09 00:04:5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很有意思,要求以“方圆”为话题写一篇材料作文。看到题目后感触颇深,忍不住要下笔“方圆”一翻。
  
  “方圆”实在是很奇妙,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简单构图(平面或立体)却能演绎出万千意象,生出诸多的情思与哲理。
  
  在我国,最早的“方圆”来源于“天圆地方”说。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相信大地是方的,天空是圆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古时普遍这样认识。《山海经》也有明确的神话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以为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有四角有大绳系挂。直到现在,人们口语中仍有遗存:“方圆几百里”、“方圆他一下”、“九州方圆”等等。尽管科学早已证明了“日心说”,航海实践也证明了不再是“天圆地方”了,但关于方圆的典故仍约定俗成地大量存在于生活现实中,且增添了不少新的学问。
  
  古代历代还把方圆构图应用到制造钱币上,成了“孔方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孟子《离娄上》的一句名言。后比喻我们没有规则制度,就不能干好事情。其实,“规矩”和“方圆”的关系确实有得一论,有时需要分毫的较真与衡量。
  
  “方”可以理解为规矩、依据、制度等。“圆”,可以理解为变化、灵活、机动等。这两者完美结合,动静搭配,互为呼应,互为辉映,方能生出美妙的效应,衍生出和谐大美。
  
  可是,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把“方”理解为机械、古板、教条,把“圆”理解为灵活、变通、圆滑,一味把两者排斥分离,脱离了它们各自应有的轨道,向两端无限延伸,于是有了“违规”与“谬误”。
  
  一味死抱“方”,就可能陷入墨守成规教条主义,有认死理之嫌,当然也会吃大亏。象我党红军早期照搬苏联经验模式,最后被迫长征即是。遵义会议后,幸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现实相结合,才创造性地找到了自己的路,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味重“圆”讲变通,也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不顾国情和实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精神,全民大炼钢铁,粮食生产放卫星,浮夸风严重……结果反而违背了客观规律,破坏了发展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教训是惨痛的。
  
  还有一些人,不相信制度,不按正常程序办事,迷信熟人社会乐于走“捷径”办事,坚信潜规则,造成了大量违规违纪之事。许多人就是没有把握好“方”、“圆”的尺度和底线,才失足跌倒,走到了反人民利益立场上去的,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制裁,才知痛悔终生,谱写了一曲人生悲歌。
  
  据说南街村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才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辉煌成功。又有报道说,一些老外在中国发展后纷纷离去,原因居然是抱怨受不了国人的“潜规则”太深,太不讲“规矩”。这些都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由此看来,“方”实不是简单的方,“圆”也不再是简单的圆。它在不断的衍生发展之中,也不断有新的内容内涵和新的外延的高深意味。只有两者恰到好处,才是真的“方圆”。
  
  就时下而言,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就是“方”,所有的道德标准和法制条例就是“方”,一切的科学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就是“方”。而“圆”,应该理解为是运用是变式是机动是完美是和谐。两者的关系其实是辩证唯物的关系,期间的奥妙,需要每个人去认真品位和解读。
  
  “上善若水任方圆”有新说,方圆之间妙无穷。
  
  文/徐大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