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浦江县于7月24日公布的《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次献血400毫升,每年献血两次,如果想获得中考加3分的优惠,至少需要10年。对于这一项意见,不少人担心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有网友调侃道,“以前上学要拼爹、拼房子,现在要‘拼’血了”。
献血加分:岂能让道德成“遗产”?
和任何无偿奉献一样,无偿献血也或多或少地要奉献主体做出自我牺牲,但奉献者的动机应该是单纯朴素的。所有的回报,都在于精神上获得的愉悦和满足,此外无他。一切外在“物化”了的诱惑带来的“奉献”,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奉献,而是明码标价的“售卖”。“献血加分”从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以回报换奉献”的错误前提,这既亵渎贬损了真正的爱心,也昭示出制定者的阴暗和不自信。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加分政策的善意,尤其是当人们的慈善信念被某些慈善组织的劣行一次次地消解,以至于变得麻木的时候,如何终止“血荒”,如何让流失的善心止跌回升?这无疑需要给人们打一记慈善强心针,下一道道德动员令,但这都不是病急乱投医的借口。用功利绑架道德前行的“献血加分”,和此前五花八门的中高考加分政策一样,都是权力癔想诞出的怪胎,不利道德回归,相反,只会将人们引入道德险境。因而,对如此失态和变形的动作,应果断且大声地说“不”![详细]
“献血加分”需要更多善意解读
在当前中高考加分并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可以加分,见义勇为可以加分,军烈属可以加分,甚至还有品德加分,那么义务献血加分也就不是洪水猛兽了。反观义务献血,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根据我国献血的规定,成年人一年献两次,一次最多400毫升,那么4000毫升就要坚持5年。应该说,在所有数据都真实的情况下,如果能坚持5年,不管出发点是什么,从道德上来说为其子女加1分也不为过。
在笔者看来,这项政策更没有错。相比于中国无偿献血的“吝啬”的福利补偿和每每捉襟见肘的献血量来说,这样的奖励一来可以暖暖那些默默坚持献血者的心,虽然他们不一定会用得着;再者也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为无偿献血做贡献,一点都不为过。而公众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监督这项政策的执行,使之在阳光和公正之下运行,最理想的状态是,你可以不献血,但可以鼓励子女研究科技、钻研学问或者参加社区活动,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子女公平的面对竞争,而让那些愿意坚持为中国无偿献血事业努力的父母得到应该得到的奖励,仅此而已![详细]
浦江县出台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奖励无偿献血者破题式的探索。按照当地一名无偿献血4300毫升市民的话说“政府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对我们这些热心献血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关爱。”客观地去分析下,真正能享受到这项为子女中考加分的优惠政策,能符合相关年龄和献血量的人只能算是凤毛麟角,但人们集中在教育公平方面的焦虑,却无形中被放大数倍。
浦江县给出的政策,算是公布天下的明规则,并不是在私底下搞得暗箱操作。而且和全省统考的高考不同,当地在全市统考的中考予以小范围的加分倾斜,并没有让教育失去了公平的底色。站在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上说,2到3分的中考加分,是对无偿献血者“德配其位”的奖励。任何的新政策都具有讨论性,浦江县当初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不过在正反方的言论博弈中,最需要保护的是无偿献血者的初心。我本将心照明月,可别引来明月照沟渠的尴尬。[详细]
让慈善的归慈善,利益的归利益
献血本是一项慈善事业,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局限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若将献血与子女考试挂钩,献血多可以加分,则不免使献血这项慈善事业变了味,带上了功利性与目的性,最终反而脱离了其初衷。我们可以设想,在这项政策下,必然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将来为子女加分的目的献血,这固然使社会献血量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也使得献血这一慈善事业成了一种形势逼迫下的无奈之举,网友们所戏言的“拼血”之举并非不会成为现实。
本质上来说,献血乃是一项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的慈善事业,而中考及招生乃是一种利益的取舍与资源的配置,如果强行将这二者挂钩,势必使慈善变质,又伤害了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所以套用一句老话,慈善的归慈善,利益的归利益。[详细]
无偿献血,原本是公益性十足的行为,如今却与中考加分绑定到了一起,让原本的公益之中散发出了些许的功利味道。鼓励献血的政策出发点值得肯定,但似乎又一次事与愿违。献血意愿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献血容易用血难”,不建立无偿献血之后方便用血的高效机制,耍再多“花招”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