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别用习俗当借口,闹婚者该适可而止了

来源:红网 作者:蒋昕瑀 编辑:司马清 2018-12-01 19:50: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5日,贵州遵义一新郎官为躲避闹婚而遭遇车祸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据了解,当日上午新郎官艾某在迎新娘的路上遭到好友的一系列恶整,一路上被好友用鸡蛋、墨汁、啤酒“相送”,甚至还被捆绑在电线杆上用竹条抽打,艾某无奈之下只好穿越高速公路,却不幸遭遇车祸,结婚的嬉笑声演变成了阵阵哭声。艾某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11月29日人民日报)

  本该是大喜之日却遭得这样一个结局,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但对于这样的新闻我们似乎早已不再陌生。新闻评论区里对这样的闹婚几乎都是指责声一片倒,不少读者认为闹婚者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闹婚的确太过胡闹,闹婚者只知道结婚要闹,却不知道闹婚的尺度在哪里。并且闹婚者往往会借习俗为由,试图以此来掩盖不文明甚至是侵犯人权的行径。在此笔者想说,世事皆有底线,闹婚不是随便闹的,莫拿习俗当借口,闹婚者们该适可而止了!

  闹婚最早可以追溯回汉代先秦时期,起初是带有性启蒙教育作用,后来作为传统的婚姻习俗在国内的一些地方被保留至今。从民俗角度来说,闹婚是结婚仪式组成部分之一,带有娱乐成分,目的是为婚礼现场营造一个热闹氛围。而近年来,闹婚似乎逐渐变了味,各种奇葩的,甚至是伤风败俗的闹婚现象在各地都屡见不鲜。网易新闻曾做过数据分析,常出现的闹婚方式为:被绑、被辱打、游街、被摸或被迫裸体、被迫玩低俗游戏等等。这些行为放在当今社会显得是如此格格不入,从文明层面看是粗俗的,从法律层面看是对当事人人身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犯,倘若上升至侮辱、猥亵他人的严重程度,则有必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闹婚?闹婚属于传统习俗,形成时间较为长久,想将闹婚习俗彻底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且,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我们不可否认闹婚习俗也有可取之处,只不过是当今的闹婚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恶搞、暴力和黄色等情节充斥着。需要明确的是传统习俗不是掩盖陋俗的借口,我们需要一种明文规定去限制和杜绝这样的落后习俗,也需要从引导和宣传方面下工夫,去探索一个为大家所认可的婚礼习俗。

  早在2016年云南大理曾发出抵制不文明闹婚的倡议书;江苏盐城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出文明婚礼的倡议书,并且新婚夫妇在领取结婚证时要签订相关“承诺书”;2018年8月山东日照市启动遏制恶俗婚闹专项整治行动。笔者认为,上述相关部门所做出的努力正是整治这样的落后习俗的一剂良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将闹婚习俗限制在合理的框架之下,用约束力去打消出格的念头,将闹婚的可接受面更多呈现在人们视线中,而不是以往的负面形象。

  文化的新旧交接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如何让闹婚恶俗消弭而去,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

  文/蒋昕瑀(广西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