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日,牵动着无数人心的公交坠江案终于公布事故原因。根据当地公安机关通报,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未听到司机提示及时下车,事后要求在无公交车站处下车遭拒,与司机发生争吵,之后二人动手,最终导致车辆失控越坠入江中。
这么琐碎的起因,那么惨重的结果,人们始料未及。急切地执果索因之下,竟然是“一场司乘纠纷引发的悲剧”,但细细分析之下,简单的事件背后折射出了深刻的社会惯性——人们往往乐意牺牲一部分对规则的尊重以求得自身利益的增长。
很多人将刘某的行为解释为“一时冲动”“情绪主导理智”,但笔者认为,这样激烈的一时冲动并非是失去理智的行为,相反,是出于自己“合理要求”没有被满足的愤怒,她的底气在于对自己过分要求心安理得的认知,在于习惯于出让一部分规则以期换取自身便利的侥幸心理,追根究底,在于漠视规则,在于对人情的过分期待,在于诸多社会习惯对她造成的心理暗示:牺牲无关痛痒的规则可以换取自身便利。
有着这样侥幸心理的人不在少数:早在2015年12月,一位女乘客因为坐过站暴打司机并抢夺方向盘,致公交车撞上行道树;这起事故发生几天以后,一位老人在公交车过站停靠时抢夺方向盘,再次让公交车撞树。而最近,北京市丰台区警方通报,10月29日上午,678路公交车行驶过程中,57岁女乘客邓某因自己坐过站,在要求司机停车遭司机以“已驶出公交站”为由拒绝后,突然用手提的整箱牛奶击砸司机手部,司机躲闪中公交也偏离正常行驶方向,紧急刹车后,仍与左侧车道小轿车发生剐蹭。如此多的事故,都在不断讲述着规则的重要性,但仅仅因为后果没有那么严重,就淹没在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求利”心理中。
然而,现实又狠狠地给了漠视规则的人一个耳光,冰冷的江水吞噬了十五条鲜活的生命,十五个也许不那么幸福但起码完整的家庭,这再次为生者敲响了警钟。错过了一站路,却要求在路边临时停车,停车是小事,不过是一脚刹车,可公交车的公共属性注定它必须有公共规则,如果千千万万的人将这一脚刹车看作理所应当,那么又该有多少人可以因为赶时间要求一脚油门?一站路的距离不过迈动双腿,生命的距离却是天人永隔。如此小的便利,如此大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规则大过天”,说起来容易,但践行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却是如此艰难。我们何时可以不再期待公交车司机随时随地停车?何时可以不再期待高铁上随意坐座位?何时可以不再期待酒驾碰不到交警?凯尔泰斯对“暴行”的阐释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悲剧的后果,而忽略了悲剧被制造时的轻率。而这轻率正是来自于对规则的漠视。
规则面前无小事,任何一点便利在规则面前都微不足道。正视规则并学会自我约束这个道理已是老生常谈,但今天看来似乎收效不大。我们学会一个道理的代价太过沉重,而反思带来改变,这无疑是避免恶果最好的武器。
文/潘思彤(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