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刷脸”故障屡现,新科技应用需更谨慎

来源:红网 作者:杨璐菲 编辑:王俞 2017-12-24 00:03: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自苹果X上市以来,其“刷脸”解锁功能屡屡出现故障。据看看新闻报道,近日,上海一位刘太太的苹果X可以轻松被儿子面部识别打开。就在几天前,澎湃新闻也曾报道,江苏南京的颜女士先后买了两部苹果X手机,却均能被一位非亲属关系的女同事面部解锁。

  “刷脸”随着苹果X的新机发布成了高频词,“人脸识别”技术也随之成为各大手机制造商竞相角逐的热点。其实,这项科技不是第一次推广使用,自其出现以来,刷脸取款、刷脸支付、刷脸进车站等等均已可见。然而,有业界人士指出,目前这项新技术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却已经在各大市场中广泛应用:仅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就已超10亿元。在不够成熟的科技面前,个人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不够成熟。今年十一旅游归来,本人在高铁站“刷脸”检票,却遭遇了“屡试不通”的尴尬。我没整过容,身份证上的照片摄于五年之内,为何无法“刷脸”进站?高铁站使用人脸识别验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有成熟的技术基础,才能达到方便、快捷之功效。

  将不成熟的“刷脸”技术应用在某些领域,会放大人们对其财产安全问题的焦虑。今年,支付宝和京东之家体验店相继开启了“刷脸支付”功能,从两家的支付流程来看,这种方式目前主要是通过手机号验证的方式保障支付安全。有不少体验过刷脸支付的消费者表示,这种操作很麻烦,而且,就算输入手机号验证,也无法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人脸信息的易获取使其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的确,“刷脸支付”给人省去了手机这一介质,但也使“人脸”——这一个人信息暴露在互联网世界中,和实名、手机号码联系在一起,剥去了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最后一层面纱,使互联网运营商可以更为容易地知晓详尽个人信息,也许还包括日常活动、关系人群……人们的身份趋于透明,个人隐私安全岌岌可危,一旦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人脸信息可变性不强,所以极易被盗用;就算没人盗用,如果两个双胞胎一起,那么一个人是否可以代替另一个人完成消费活动?由此可见,在人脸识别技术还不够强大时,将其应用到与财产相关的领域,容易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安。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脸识别这一新科技的确是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又一次变革,但是,一旦它的不成熟导致意外事故出现,谁来负责?是产品的生产者、推广者还是无辜的消费者?如果相关规定没有落实到位,这将始终是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此类问题中受到最大伤害的往往是消费者,长此以往,市场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将面临挑战,人们也许会因为不安而拒绝新科技的使用,而且,伤害的本身也与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科技从产生到应用需要经历时间的打磨,在还未足够成熟时应用到某些极易产生问题的领域,那不是改造生活,而是在拿消费者做实验,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不安和资产泡沫。但是,若能将较为成熟的科技应用于合适的领域,加上专业化的监督管理,许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文/杨璐菲(湖南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