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4日,由文晏导演的首部以“未成年少女遭遇性侵”为主题的电影《嘉年华》在大陆上映,文晏也凭借《嘉年华》斩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该片以旅馆打(童)工的黑户小米(文淇饰),在无意间拍下刘会长进入小文(周美君饰)和新新(蒋欣悦饰)房间的视频,并成为后续控诉刘会长实施性侵的重要证据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女性青春成长道路上面临社会困境的故事。影片上映后,有许多网友称《嘉年华》是中国版的《熔炉》,不得不说二者题材相似,此类影片在中国大陆上映也是我国电影界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总体看来,《嘉年华》更像是在平和地讲述一个故事,无声地控诉着这个社会对于未成年少女的恶意和对其产生的无法弥补的伤害。
整个影片拍得很隐晦、很隐忍、很克制,没有使劲控诉,没有大声谩骂,但平静中却散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在影片中,并没有把施暴的行为直接显露出来,而是通过两个女孩出门时的衣冠凌乱来间接表达,除此之外,贯穿整部电影的玛丽莲·梦露的雕塑像以及小米拍摄玛丽莲·梦露雕像的下体也是在隐喻着未成年少女对于性的好奇和懵懂。有观众曾问过为什么没有拍摄施暴的镜头,文晏反问:还要用这种镜头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吗?想想也确实如此。谈到二次伤害,不得不说起影片中在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社会反应,包括得知事情后抽了小文一巴掌的小文母亲、为与施暴者交易隐瞒真相的小米、委屈求全撤诉的新新父母、息事宁人的旅店老板、不作为的当地警察、接受贿赂鉴定无性侵行为的医生、以及在医院召开的澄清无性侵行为的新闻发布会,无一不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同时也戳中观众内心的痛。
影片中最令人心酸的,莫过于小文夜晚抱着金鱼缸独自一人睡在玛丽莲·梦露雕塑像下,瘦小的身躯,在巨大的雕像下是那么的渺小。那是发生在小文遭遇性侵后,妈妈不予安慰反而打骂、剪掉小文的长发、甚至撕破小文的衣服,致使小文无法在家中待下去,来到爸爸的住处,由于太晚大门已锁,不得不睡在海边。如花般的少女,最好的年华,本该过着阳光一般的生活,享受着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却沦落如此,何其不幸。难道就应如此吗?影片中,小文和新新在遭遇性侵后去医院检查,新新问小文:“什么是处女膜啊?”可以看出十岁出头就遭遇厄运的孩子,对于发生的事情似懂非懂,对于性并不了解。再反观其父母,小文的爸爸常年不回家,小文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每天只知道出去跳舞,对于小文不闻不问,当事情已经发生了才知道愤怒、咆哮,又有什么用呢?
事件发生后,最该被重视和呵护的人却最边缘化,最脆弱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爱与关怀,这难道不是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出现了严重问题吗?无论是影片中还是现实的案例中,父母对于事件的发生都有着撇不开的责任。自古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对于性方面都是有意要避开孩子的,也因此导致了性教育的缺失,却不知残忍的社会并不会因此而善待无辜的孩子们,种种性侵案例频频出现,中国式家庭教育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在整部影片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直至结尾,施暴者刘会长也没有过正面镜头,他具体长什么样并没有展现出来,而他恰恰是罪大恶极、丧失人性。或许这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危险的人我们永远无法从表面判断出来,其本性使然,衣冠禽兽并不少见,而要做的就是像影片中的郝律师一样,追究到底,不放任违法分子逍遥法外。除此之外,一个事件的发生,究其根源,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嘉年华》也正是着重关注社会对伤害的反应。影片中涉及的政府、医院、媒体等方面都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如果这个尚未成熟的孩子在多年后长大成人,再面对此时的种种,内心的创伤又怎能愈合?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想要警示我们的地方。对于这样的事件,恼火、痛恨、愤怒的情绪可以理解,但也请不要忽略此时最需要人安抚和呵护的受害人,他们幼小的心灵经历不起如此重大的创伤。
整部影片看过后并没有让人大悲大哭,更多的是压抑的内心有了思考,虽然并不是真实的事件,但事实也证明,真实的事件甚至比影片更加残忍。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在影片的结尾,涉案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小文和父亲拔掉门前的荆棘,小米穿着一条洁白的连衣裙,砸开车锁,逃离那个地方,追逐载着玛丽莲·梦露雕像的货车,一路向前。未来还是朝着美好发展的,只要不停止为之奋斗的脚步。影片如此,希望现实也是如此。
文/郭佳玉(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