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以“食育”为灯,照亮真正的素质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刘文争 编辑:王俞 2017-11-03 00:02:2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食,是人的最基本生活;食欲,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最近,云南大理大学的学生张世闯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他因经常在宿舍烹饪美食且厨艺高超,油泼面、竹筒饭、炸油条等样样都会,被网友戏称为“被学业耽误的厨师”。媒体报道,就在两个星期前,学校以他在宿舍违规使用明火为由,将其做饭的工具没收并批评教育。

  客观上看,在宿舍烹饪的确存在安全隐患,宿舍区电路负荷过大甚至会有火灾危险。但若所有的困难都靠禁止来一刀断绝,以追求管理简单为目标,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如今的部分大学能为学生夫妻开设“夫妻宿舍”,乐于满足这一少数群体的需求,那么何妨在大学里开设“学生厨房”,解决好燃气、油烟、消防的问题,规范使用制度和管理,满足更大层面上学生的生活需要,这岂不是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整体、全面的素质。我们若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不应该就重避轻,忽视掉最末位的生产劳动教育。

  日本素有“食育”的教育传统,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孩子对食物、饮食的文化教育。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会种土豆,低年级的学生则要自己端饭盛饭。正如一位日本校长所说:“45分钟的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的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在“与食相处”之中,学生渐渐便会懂得营养、健康、卫生、节约的真谛。

  然而,这些生活的基本意识和理念,却是我国大学生都普遍缺失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食材超过1100万吨,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校食堂重油重盐,对营养本身并不关注,只要食品安全便能心安理得。在饮食方面,校方的松懈和学生的无意识双重叠加,长远来看是为身心发展埋下了隐患。

  我们不缺少“德育”,品德优劣是学生常见的评价指标;我们崇尚“智育”,隔壁家聪明的孩子常被家长挂在嘴边;我们注重所谓的“美育”,以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填充孩子的童年……可是,为什么我们能拍出“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实实在在的“饮食教育”?

  “食育”之育,育在教人如何生活。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北京演讲时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如果我们还是把篮子装满,那只能是渐进型的改革;点燃那盏灯,才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愿以“食育”为灯,照亮真正的素质教育。

  文/刘文争(湖南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