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牛油果的“逆袭”之路:饱受脂肪“连累”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编辑:余艺丹 2017-11-02 09:30:41
时刻新闻
—分享—

  “颜值”不高、口感特殊的牛油果,短短数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从鲜为人知到“超级明星”的华丽“转身”。虽然其中不乏营销之术,但也反映出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发生变化,味道不再是分辨食物好坏的唯一标准。

  1.猛犸时代动物们的美食

  坑坑洼洼的外皮、绵软无味的内在——在水果的世界中,牛油果既无色泽鲜亮的卖相,又无香甜多汁的果肉,这也能叫水果?

  据记载,牛油果的存在可能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早期进化过程中,牛油果只是猛犸象、乳齿象、雕齿兽等远古大型动物们的食物,当它们长途迁徙需要补充能量时,这种富含脂肪的果子便成为动物们的零食。大型动物生吞下一颗颗绿油油的牛油果,它们强大的消化系统能够粉碎果子凹凸的硬皮,吸收果肉的营养,对那颗硕大的果核却“无可奈何”,只能将其排泄出体外,四处散播。相较于其他细小、可以通过鸟类或风吹而落地生根的种子,牛油果只能靠大型动物作为“种子搬运工”来帮助它们繁衍后代,这也使其无法像其它植物一样快速地扩展地盘,只能扎根中美洲地区。

  到了第四纪,气候不断变化,大多数巨型动物从地球上灭绝,失去了“种子搬运工”的牛油果在新环境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它究竟是如何存活的,科学家至今没有得出一份完整的答案。多数学者认为,当时,早期人类逐渐在美洲大陆扩散扎根,墨西哥先民阿兹台克人发现并挽救了牛油果,他们逐渐学会如何食用以及种植。在墨西哥近代200年历史中,牛油果就和玉米、大豆一样寻常,成了他们的主食之一。

  俗语道:“不怕生坏命,最怕起坏名。”早期的牛油果也曾被“恶名”拖累。

  20世纪初,牛油果的名字还是“alligator pears”(即鳄梨),这样的起名简直是“简单粗暴”——因为它们外观像梨,而深褐色粗糙不平的表皮就像鳄鱼的鳞片。在1914年,墨西哥鳄梨被美国禁止进口时,种植者协会就把“黑锅”推给了名字,说鳄梨的名字简直要毁了整个产业,强烈建议改名。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经销商没有参照墨西哥的饮食消费背景来划定目标消费者,而是将其作为奢侈品在美国销售,这一举动让潜在的消费者流失。

  很快,新名字“Avocado”(即牛油果)面世,这个词源于阿兹台克语,阿兹台克是墨西哥中部一个古老民族。据改名者说,这样异域风情的名字,能让消费者认为这种水果也是与众不同的。

  2.成名之路饱受脂肪“连累”

  “森林黄油”“大自然的蛋黄酱”“植物界的奶酪”……这是人们给牛油果下的诸多美丽注解。如今,打开社交媒体,这种墨绿色的果实成了众多时尚博主最爱的摆拍神器,也是很多超模每日营养早餐中的必晒品。谁能想到,牛油果刚进入美国时,人们对这种“萌萌的”食物不屑一顾。为了让消费者接受这种不甜不脆不多汁的水果,经营者们曾煞费苦心。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商业头脑的美国加州农庄经营者们筹资,为牛油果做广告,增加其曝光量。1974年,一枚牛油果的售价就达1美元,这样高高在上的价格使其完全远离了普通人的日常,成为小众食物,销量始终没有大幅提升,十几年后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食用牛油果。

  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减肥”提上了很多大腹便便的美国人的日程,营养学家们也开始大力呼吁全美减少脂肪摄入,并推广低脂饮食概念,脂肪含量成为是否为“健康”食品的关键词。很快,有着“森林黄油”之称的牛油果便惨遭“连累”,陷入一片争议中。也难怪,从营养组成来看,牛油果简直不像一种水果:每100克的果肉约含160千卡的能量,脂肪含量占15%,这比同等质量的鸡蛋和鸡肉还高,而平时常见的水果几乎不含脂肪,就连“水果之王”榴莲都难望其项背。

  牛油果种植者不甘示弱,随即针对减肥人群启动了一场“争夺运动”。由牛油果协会资助一些研究机构,汇集各地营养专家专门研究牛油果,并且发表其营养价值的文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它不平凡的 “内涵”。广告商们也趁机为牛油果“正名”:这种水果中虽然含有脂肪,但只是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完全不同于炸鸡、薯片里的“肥油”。

  “营养浪潮”席卷过后,对于很多初识牛油果的美国家庭,其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大多数水果,人们都会选择在其颜色最漂亮时食用,因为那时最好吃;而牛油果口感最好的时候,不是在其外皮最美丽的青绿色,而要等到变为无光泽、深棕色后,才能达到美好的柔滑感,但对水果来说,这种类似变质的颜色实在是犯忌讳。

  其实,营养师顾中一在微博上指出,没有一种食物是完美的,牛油果中含有约2%的蛋白质,而一般的水果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何常有人说其有营养的原因。具体到牛油果脂肪酸中大部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也就是橄榄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类型,其他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相当,整体上还是挺健康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脂肪多,牛油果的热量足足是一般水果的3倍以上。此外,一颗200克的牛油果中有13.5克膳食纤维、975毫克钾,这两种营养素的含量比其他常见食物相对丰富。对于经常大鱼大肉的人来说,用牛油果代替一些富含饱和脂肪酸、添加了很多糖盐等调味品的菜品,确实是健康的选择。但其并不属于非吃不可行列,完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油品种,吃香蕉、木耳、鸡蛋等食物替代。

  3.“爆红”离不开“超级碗”

  为了改变牛油果多舛的“命运”,墨西哥牛油果种植协会决定翻新营销手段,聘请一家著名的公关公司作为幕后推手,创造了“加州牛油果月”,希望使其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心头好。

  1995年,在公关公司的策划下,一个装扮成牛油果形象的“牛油果先生”横空出世,上脱口秀节目,甚至在全美启动了为其寻找女友的选秀活动,报名参选的年轻女性须展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一环就是吃牛油果,获胜者可以得到去好莱坞旅行等奖励。此举促使牛油果更加“接地气”,销量渐渐上升。

  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也让美国政府在1997年取消了当年的进口禁令,墨西哥的牛油果终于能够跨过边界,重新在美国销售。

  牛油果真正登上“神坛”,不可不提“超级碗”(Super Bowl)的功劳。这原本只是美式橄榄球年度冠军赛,一般在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或2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拥有上亿名执着狂热的“粉丝”,多年来该电视节目稳居全美电视收视率榜首,并逐渐成为一个非官方的全国性节日。公关公司把牛油果与“超级碗”捆绑营销,策划出一个“果酱碗”的方案,向人们灌输“我们应该在超级碗吃牛油果酱”的理念。这一次,将牛油果直接放入橄榄球队队员们每日的健康食谱中。1992年一份费城老鹰队的食谱就包括四个牛油果、柠檬汁、大蒜、洋葱、番茄、辣椒酱等。这对狂热的球迷来说,购买与偶像们一样的“御用”牛油果酱简直太酷了。营销方案大获成功,牛油果终于成为美国人喜欢的主流水果。

  凭着精彩的赛事、巨星演出和优质广告,这个有着“美国春晚”之称的比赛,成为美国最有商业价值的“吸金碗”,也是广告商的必争之地。据报道,2015年“超级碗”决赛吸引了全美1.84亿观众收看,在比赛第1节结束休息时,电视广告中第一次出现了水果,“主角”就是墨西哥牛油果。仅仅30秒,广告费高达450万美元。就在当年,墨西哥牛油果对美国的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每年在“超级碗”决赛前后的庆祝活动和各种聚会中,美国都会消耗大量的牛油果,作为晚宴的主食之一。牛油果酱也成了“超级碗”的必备零食。据统计,光是2017年“超级碗”比赛日一天,狂热的美国人就吃掉了大约1.2亿磅的牛油果。

  如今,被捧为“超级水果”的牛油果成了健康、时髦的“代言人”。据报道,牛油果一举超过比萨饼,成为2016年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最愿意晒出的美食单品。从国际超模吉赛尔·邦辰、维密天使米兰达·可儿到影视明星瑟琳娜·戈麦斯、贝嫂维多利亚等,牛油果都是必备道具,她们不仅会常常晒出牛油果美食或者在电视节目、后台等公开场合上大吃特吃,而且还会上传脸上敷着牛油果的美容照片。就连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一书中,也提出了他个人认为的世界上最大的难题——预言牛油果的成熟期,他甚至希望出现一个“成熟期预测智库”来帮其解决挑选牛油果的烦恼。

  作为最疯狂的消费国,美国每年的牛油果消费量保持10%至30%的增长。2014年进口量近73万吨,占全球牛油果进口的46%,人均年消费量也从1999年的1.1磅增至5.8磅。

  我国从零起步渐成消费大国

  中国没有种植和食用牛油果的历史。

  过去十多年,全球牛油果消费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美、欧洲以及日本。但随着市场的日趋饱和,需求增长放缓,世界主要的牛油果企业纷纷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

  2005年,中国对墨西哥开放对华准入,牛油果作为先驱者第一个冲进中国市场,但只有在上海的高档商场才能见到其身影。当这个外表皱巴巴的水果头一次出现在高档超市时,500克将近百元的价格,着实让国人咋舌。偶尔有人买回家尝鲜,也是吃一半、扔一半的占多数,牛油果的地位与色彩鲜艳、口感香甜的美国甜橙、新西兰奇异果等进口水果不可同日而语。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果经销商曾表示:“中国人吃水果,要么甜、要么脆,要么像西瓜一样水分足,它(牛油果)基本不符合中国人吃水果的要素。”当时,牛油果购买者多是在国内生活的外国人。

  最初,漂洋过海而来的牛油果,包含了高额的关税,再加上昂贵的运输和保鲜成本,价位过高是其被拒绝在市场之外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推广商并未意识到中国是一个需要从“零”开始培育的市场,这些都让牛油果在进入中国将近7年之后仍然默默无闻。

  牛油果在国内“蹿红”不过短短数年时间。继墨西哥之后,智利和秘鲁的牛油果也在十年后取得了入华通行证,牛油果的价格“平易近人”,再加上有国外明星超模们现成的示范,很快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从闻所未闻到进口水果市场中的明星。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牛油果,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2010年,中国牛油果进口量仅1.9吨,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升至2.5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墨西哥、智利、秘鲁等。随意打开一个生鲜美食APP,水果频道上,最醒目的位置一定是牛油果。今年9月11日至12日,仅两天时间,天猫超市就卖出80吨墨西哥牛油果。

  有意思的是,墨西哥牛油果企业最初建议中国消费者直接生吃,享受牛油果浓郁的口感,但多数人难以接受其牛油般的厚重感。现在,除了常见的牛油果沙拉、牛油果寿司、牛油果慕斯蛋糕等“洋”吃法外,牛油果逐渐有了中式创新做法,游走于水果和蔬菜双重身份中,如牛油果豆腐、老干妈牛油果,甚至还有辣子鸡牛油果丁、牛油果小面等。

  关键词1 牛油果手

  “avocado hand”——这个从英国新冒出来的短语,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意。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是因为在英国吃牛油果的人越来越多,用刀去皮去核时不小心伤到手看病就医的人也随之大增,于是“avocado hand”(牛油果手)这个短语应运而生。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有些“牛油果手”伤得还挺严重,导致神经和肌腱受损,甚至还有整形、重塑和美容,外科医生联合会开始呼吁商家在牛油果果皮上贴上警示标签。

  更有意思的是,“牛油果手”的增加还催生了相应的牛油果专用处理工具,并且很快成为热销品。一名厨具生产商说,这种加工工具销量近期增加了七成,并在食品经销网站上荣登热搜商品榜前列。

  关键词2 牛油果大盗

  因为被奉为“超级食物”,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售价看涨,牛油果也成了窃贼下手的目标。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警方最近收到线报,有人擅自在市面现金交易全球最大的牛油果经销商之一“使命”农产品公司出产的牛油果。展开调查后警方发现,原来是该公司的三名员工监守自盗,他们从公司盗取了价值30万美元的牛油果,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私自出售。

  而在新西兰北岛地区,不到一年时间,果农们遭遇了近40起较严重的牛油果失窃案。窃贼每次都是直接从果园的果树下手,一次最多盗走300多颗牛油果。为防盗贼,果农们纷纷安装声控灯和报警装置。英国《卫报》报道,最近一次牛油果盗窃案发生在深夜,盗贼在地上铺好毯子或床单后,便用耙子或徒手摘果后再扔到地上。而他们的销赃对象是奥克兰的路边摊、小型寿司店和水果店等。

  关键词3 牛油果餐厅

  据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家只卖牛油果菜品的餐厅,里面卖的早午餐、夜宵零食和酒水都以此作为原料。菜品包括牛油果三明治、牛油果汉堡、牛油果薯条等。

  这家餐厅的创始人说,开店灵感源于现在人们对单一品种食物的“忠诚度”,就像榛子酱、花生酱等食物都有忠实的拥趸者。也就是说,只用一种关键原料来吸引顾客,并逐渐推广。

  主推单一原料的餐厅,能把一种食物的做法、方式、数量最大化,这类主题式餐厅在国际上也是一大风潮,比如荷兰的大蒜主题餐厅,还有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松露主题餐厅等。

  英国一款类似“大众点评”的APP统计过,2015年伦敦餐馆中有10%都只提供单一菜种。只做一种菜能简化做菜流程,让顾客不用花太长时间思考到底吃什么,选好了也不用等太久。

  关键词4 穴居人饮食法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穴居人饮食法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坚持8周就有助降低心脏病风险。

  这种饮食法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减肥法。休斯敦大学综合生理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征募了8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要求他们从平常的西式饮食转为穴居人饮食。所谓穴居人饮食,就是食用旧石器时代的穴居人能获得的食物,如苹果、香蕉、牛油果等水果,洋葱、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牛、羊、猪等动物瘦肉,三文鱼、鲑鱼、虾等海鲜,还有坚果和天然健康油脂,不吃奶制品、谷物、加工食品、加工糖类、豆类和酒精。至于摄入多少量,志愿者可以随心所欲。

  研究人员发现,8周后,志愿者体内的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利于心血管健康,而且志愿者的体重都有所下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