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系列红评之四
专题链接: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长沙县生态文明画卷:生活归于自然?大美隐于阡陌
相关评论:
相关视频:
绿色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标志,绿色也是社会所追求的环保理念。“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自古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花红柳绿繁华胜地,引得无数人为之神往,亦有无数诗文赞颂江南美景。古人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依托自然环境而作,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极力维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保护山水形态不被人为损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今,经过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对自然环境的索取与破坏,也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无数青山被挖空、无数绿水被污染,环境恶化情况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以往的“三高”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改弦更张,走“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之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第41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湖南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推进,并制定了绿色发展5年目标,倡导群众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共同保护自然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造福于子孙后代。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不仅是口号与目标,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和生活态度,需要我们珍惜每一份资源,坚持节约、环保理念,将发展与保护融为一体,养成爱惜环境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为了“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省委省政府因势而谋,因地制宜地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湖南样板”的绿色发展模式精彩纷呈,长沙县的“双绿”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长沙县秉承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污染源头治理、从化学处理转向自然生物处理(建设人工湿地)、从局部治理到全流域生态治理的治污思路,大力开展生态治污、生态复绿工作。采取清障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景观节点等措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河流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在今天的长沙县已基本实现。从开慧镇大明湖生态湿地到福临镇白马桥生态湿地,从农村生态河道到白沙坝,从捞刀河南岸风光带再到长沙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松雅湖……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目共睹,不仅改善了自然生态,为民众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得以尽情享受原生态风景,也建成绿色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为周边农民创造了新的致富机会,从而实现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的有机融合,获得各方的广泛好评。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就是看得见的山水,记得住的乡愁。与青山绿水共为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新的绿色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三湘大地一定会呈现更加绚丽的画卷。我们要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不能再重复旧模式,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文/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