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一样的军队,品百将人生
——推荐少华新作《红四方面军》
每支军队都有鲜明的个性。它肇始于军队产生的历史和人员组成,脱胎于统帅的个人气质和指挥风格,表现为将士的天然禀赋、作战风格和精神面貌。这种独特的精气神,成为军队的集体标识和独特标识。
少华先生善写军旅题材的纪实作品,尤其善于在复杂的表象下廛清脉络,解析原委,凸显个性,道人之所未道,言人之所难言。每有著作,新意迭出。继《彭德怀与毛泽东》《张国焘这一生》之后,湖南人民出版社又于近期推出了《红四方面军》,用100万字的篇幅,第一次详细记录了这支部队崛起大别山、扬威大巴山、迷惘大雪山、兵败祁连山、重聚宝塔山的苦难辉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比较三大主力红军,从“最土”“最曲”“最苦”“最野”“最硬”五个维度解剖了这支英雄部队,提纲挈领,令人豁然开朗:
“最土”指部队构成。三支主力红军中创建过程中,红一、二方面军都有成建制的革命军队作为基础,红一方面军有卢德铭警卫团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剩余部队,红二方面军有能够接受贺龙指挥的湘西家族武装,而红四方面完全是从大别山土生土长的农民暴动和游击战争中产生,其基本成分是当地的土知识分子和山民、猎户,走的是白脸书生加黑脚杆子、创建正规红军的路子,这是最地道的中国红军诞生之路。
“最曲”指成长过程。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四方面军经历了四起四伏:黄麻起义失败后,黄安、麻城上万暴动农军打得只剩下72人转移至黄陂木兰山;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总数4.5人的主力红军,到达川陕的只有1.3万人;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执行张国焘南下计划,百丈大战折损一半,由8万余人减至4万余人;三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奉中革军委之命,抽调一半人马组成西路军,苦战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没,2万余将士殒灭祁连山。艰巨的征程锻练出超凡的意志,红四方面军犹如浴火涅槃的凤凰,经过血火洗礼后更加光华。逝者不死,复起更炽。
“最苦”指心灵荷重。除了长途漫漫、十步九曲的苦难历程外,红四方面军还荷载着心灵的重负,这就是张国焘的荼毒与拖累。由于他的铁腕政治和铁血整肃,杀害了曾中生、许继慎等中共军事家,杀害了戴克敏、周维炯、舒传贤等苏区创始人和数以千计的红军领导骨干,同时又因为他的“军阀主义”和“逃跑路线”,后来导致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一批红四方面军将领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备受牵连。
“最野”指战斗作风。壮健的体魄,灼热的斗志,张扬的血性,不拘常规的战术,形成了红四方面军以“野”驰名的作战风格。徐向前把它归纳为“狠、硬、快、猛、活”五字诀。在他的带领和培育下,成长了一大批不循常理、不守常法、不落常规而又狂野豪放、善打苦仗硬仗恶仗的实战派将领。著名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其原型之一就是红四方面军中有“王疯子”之称的王近山中将。李云龙的一句台词代表着红四方面军的军魂--“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便是‘亮剑’精神。”支撑红四方面军将士面对强敌敢于出剑、并能战而胜之的法宝便是他们姿意奔放的“野”性战术。
“最硬”指历史地位。毛泽东形容地称徐向前为红四方面军的“老母鸡”,是他倡导形成了这支部队进若锋矢、战若雷霆、掠疾如火、不动如山的硬朗作风。徐向前部署战斗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硬着头皮打”,要求部队豁得出、挺得稳、熬得住、续得上、胜得爽。曾在军中任职的刘伯承元帅把红四方面军的硬朗作风称为“啃骨头”,他说:“当别人啃骨头的时候,我们在啃骨头;当别人吃肉时,我们还在啃骨头”。正是这支专啃硬骨头的铁军不仅书写了炫目的军事辉煌,还为共和国锻造了1位元帅、2位大将,14位上将、51位中将和数百位少将。他们的肩上将星闪烁,灿如星河。
看层层迷雾中走出的英雄之师,品历史大潮下的百将人生,《红四方面军》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