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中国国企改革筑牢市场经济地位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丁淼 刘斐 编辑:李艳华 2015-09-14 20:05:3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杨丁淼 刘斐)中国拉开了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将进一步筑牢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完成和基本路线图的提出。观察人士发现,“市场”一词在指导意见中出现35次,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将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释放巨大政策红利。

  知名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多条举措均指向“通过市场化的方向和路径,把国企真正塑造成为有竞争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市场化原则可谓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灵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研究发现,中国国有经济占整个工业产出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接近80%下降到2011年的26%。

  尽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国有企业掌握的行业和领域都是关键性的,决定着中国市场经济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表示,国有经济能否按照市场方向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整个改革的成败”。

  自上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无论在监管体制、公司制改革,还是影响力和控制力方面,国企改革成果有目共睹。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谢鲁江认为,回顾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迄今为止最大的成果,就是搭建起了国企与市场经济机制接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营和发展的基本制度平台。

  但由于复杂性和艰巨性,国企改革留下了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谢鲁江举例指出,有些国企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国企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国有资产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要素,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是流动的,现在国有资产在经济运行中进入和退出的配置状况难以达到预期。

  事实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了国企改革方向,并勾勒出蓝图——“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一系列相关重要措施在指导意见中体现: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推动企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马光远表示,无论是处于竞争领域,还是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都要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将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只有不到30%,初步测算估计,未来几年内将有30万亿国有资产进入股市。

  马光远说,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换,将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业内人士表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经济地位,并不会改变市场性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基于这一认识,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方向的前提下来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