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著名论断。胜利来之不易,胜利尤当珍惜。8月3日上午,红网“《最后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举行出征仪式,8组记者将分赴陕西、上海、江苏、云南、山西、河北以及湖南的长沙、衡阳、常德、芷江等10余个抗战名城,找寻抗日战争的湖南记忆,挖掘湘人抗战的历史细节。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纪念抗战是中华民族空前的盛事,是国家、也是每个公民个人的大事。那么,纪念抗战,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深入抗战历史研究。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要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深入抗战研究,通过收集各种抗战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特别是老兵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做好抗战老兵、战争亲历者头脑中鲜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而这,正是红网《最后的胜利》报道团出征的目的。
加强民众抗战历史教育。“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望不见未来。”牢记抗战历史,捍卫和平。当下,需要我们重温中国人民抗战史,需要我们发挥“传帮带”的积极作用,把抗战史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传给下一代,做到永远铭记、薪火相传。对这段悲壮的历史,要丰富形式,加大宣传。紧紧抓住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重要纪念日,通过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和主题教育等方法,对抗战史进行大力宣传;通过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把抗战历史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加强抗战遗迹保护开发,发挥各类抗战纪念设施作用,为开展抗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充分发挥这些历史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作用,让他们了解历史,传承历史。
加强抗战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从1931到1945,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长达14年之久,中华儿女英勇抗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然而,近年来,那些记录着日军罪恶的遗存、倾洒着抗日军民热血的旧址却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铭刻着日军这一恶行的遗址在近年的城市改造中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抗战遗址,也基本上处于无人保护的状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一方面是抗战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无处安置纪念性物品,另一方面是现有记录着日军罪恶的抗战遗址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现在的城市建设,不能过于侧重经济规划,今后应向文化规划倾斜,特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应为历史预留出空间,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协调。要加强现存的抗战遗址加强保护,同时着手对大量实物形式的“活资料”进行整理建档,防止遗失损毁,以供后人忆往鉴今。
关爱抗战老兵。我们不敢也不能忘怀,正是那些当年不过二十出头的热血少年,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倒悬,扶民族之将倾,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抗战老兵是这场正义战争的贡献人,理应得到尊重与关照。历史过去了70多年,生存在世的抗战老兵已经越来越少,他们已年迈体弱,大多生活困难,精神窘困,亟须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扶助,这既是当代人的责任与使命,亦是抗战老兵的尊严与荣誉所系。关爱抗战老兵是历史正义的迫切要求,只有善待抗战老兵,善待国之功臣,才是对抗战历史的尊重,才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
尊重历史,坚决与歪曲历史的行为做斗争。伟大的胜利,不能因胜利而结束。对于抗战胜利的评价,至今仍然存在各种奇谈怪论:日本右翼势力顽固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好似那些反和平、反人类的劣迹罪行从未发生,同时不断寻求突破战后体制;有些人别有用心地偏于一隅,或者弱化中共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把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对立起来,类似“共军抗日八年毙敌851人“、用正面战场贬低敌后战场等言论陈出不穷;还有人不尊重史实和民族情感,把抗战娱乐化,“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横行;或者把中国的战胜归功于别国帮助、归于偶然。
抗战纪念我们需要做的、可以做的事很多,关键是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要有一种责任,红网《最后的胜利》报道团带给我们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责任。切实传承抗战精神,牢记民族历史,增强爱国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文\周一
纪念抗战,我们还能做点啥?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一
编辑:刘艳秋
2015-08-05 00:07:44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