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书记去哪儿》桃源篇 龚德汉为堤垸开“药方”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编辑:王娉娉 2014-08-14 10:00:30
时刻新闻
—分享—

  桃源县委书记龚德汉(左)在陬溪垸内的大华工业园内查看灾情。

因地制宜,龚德汉为险堤险垸开“药方”。

在黄云武临时住所,龚德汉询问其生活方面情况,并鼓励其树立自信。

在杨庭忠部分倒塌的房屋里,龚德汉叮嘱乡政府尽快为他们安排好新的宅基地。

  书记去哪儿:新化通道赫山城步新宁新田石门辰溪嘉禾岳阳楼借母溪溆浦光明村桂东安乡慈利鸭头村麻阳常宁桃江

  红网记者 刘玉先 常德报道
  
  “今年全县将安排3000万资金用于堤垸的除险加固。”7月27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委书记龚德汉的一句话,将水利建设——这个洞庭湖区县绕不开的话题,又推到了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一话题的背景是,七月中旬,沅水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桃源站17日出现47.37米的超高水位,比1996年46.9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还高出了0.47米。境内多条较大支流倒灌,剪市、郑家驿、兴隆街等乡镇集镇进水被淹。
  
  桃源——这个陶渊明笔下宁静恬美的地方,再次被无情地洪水“打扰”。全县受灾人数超45万,初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11.95亿元。好消息是,在科学高效的救灾部署下,全县没有因灾伤亡一人。
  
  “如果说前期主要工作是堤上抢险,接下来我们的重点便是堤下补损。”龚德汉认为,目前桃源已安全渡过超历史水位下的“危情时刻”,接下来,要干的就是如何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为桃源发展清除水患。
  
  因地制宜 为堤垸开“药方”
  
  从县城出发,半小时车程后,龚德汉来到了陬溪垸内的大华工业园,实地查看洪灾中出现管涌的地方。
  
  “在这次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中,园区内出现了大面积的翻沙鼓水,一时间,有如从地下冒出几十余口‘井’,不断往外渗水。最后还是镇防汛营三营采用围堰导滤、蓄水平压的方式才基本控制了险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大华工业园总经理余泽革仍心有余悸。
  
  当然这也不是陬溪垸高湾拐段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管涌,究其原因可能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桃源县水利局工程管理站原站长廖仁兴认为,相比安乡、汉寿等湖区周边县市,桃源处于沅水上游,大堤主要建在砂石层上,而湖区周边县市土层较厚,大堤也较为扎实,因而出现管涌的情况相对较少。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采取高喷灌浆的办法,从大堤顶部钻孔,往里面灌泥浆,无形中大堤中间就形成一道幕墙,阻止水流的渗透。但这一方案所需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廖仁兴保守估计,高喷灌浆一公里的造价至少也得500万。
  
  “一次性全部弄好显然不现实,眼下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实地勘探后,在确定哪一段或哪个区域急需补漏、急需修复,同时还要本着节俭、高效、实用的原则,采用高喷灌浆的方法对大堤进行修复。”龚德汉说。
  
  如果说,陬溪垸高湾拐段大堤的修补还可以稍微延后一点的话,同样是在陬溪院内的管码头闸口改造就迫在眉睫。
  
  洪灾中,在“年龄”及高水位的双重作用下,管码头土闸门出现了闸板变形、漏水等情况,最终还是靠土方回填、砂卵石固脚的方式才控制住。因为汛期还未结束,为防止洪水再度来袭,土闸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这也给大堤两岸居民出行以及运输造成了极大不便。
  
  久居沅水边见惯了大水的60岁老人童大荃回忆,这么多年来,如此大的洪水还是第一次见,汹涌的洪水将家中一楼全淹了,而因为洪水来势汹汹,家里面电器、家具等无一幸免,自己还是在武警的帮助下才成功脱险。“这次估计得损失好几万。”
  
  详细检查了土闸门后,龚德汉当即拍板,将土闸门改成钢闸门,且必须马上实施。“洪水来了土闸门堵不赢、堵不死且到处飙水,而换成钢闸门后则一劳永逸,同时也方便两岸居民出行。”现场,龚德汉还不忘叮嘱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尽早拿出方案,启动招投标,国庆前完成设计,确保春节前改造到位。
  
  离开管码头,龚德汉一路奔波又来到洪灾中出现严重滑坡的车湖垸白洋河大堤。17日,洪峰抵达白洋河地段时,水位高达45.85米。受当时高洪影响,白洋河大堤巴溪拐角处外大堤内坡坡脚发生了滑坡险情。
  
  站在大堤往下看,长约一里的大堤上到处是砂石袋、倾斜的木桩以及用来加固大堤的块石。县水利局局长曾文志向龚德汉介绍,白洋河大堤除险共出动武警官兵、抢险突击队员、应急抢险队员千余名,最终采用先木桩低压,在沙卵和块石填埋加固的措施才保住了大堤。
  
  龚德汉点点头,曾亲眼目睹一河堤坍塌的他认为,某种程度上,这也算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白洋河大堤是建在河床上,且河床又是金刚土与淤泥结合而成。要不是抢险及时,大堤就会坍塌下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
  
  一番讨论之后,对于白洋河大堤的修复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采取块石压脚、边坡围护、粘土回填等方法进行。

  嘘寒问暖 为倒房户“分忧”
  
  在车湖垸乡政府简单用过午餐后,来不及片刻休息,龚德汉又前往深水港乡。
  
  洪灾中,深水港全乡四个村庄倒灌受淹,二千余名群众受灾,其中重灾户有116个。灾情严重程度为历年之最,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500万元。
  
  今年44岁的黄云武便是其中的重灾户之一,年轻时落下的残疾让其部分丧失劳动力,而家中其他成员老母亲精神有问题,大女儿智障,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可就是这样,肆虐的洪水还是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当头一棒,洪灾中黄云武仅有的几间土坯房因长时间受洪水浸泡而倒塌,冒着生命危险的他虽然抢救出了部分家用电器,但眼下所需的粮食、棉被、衣物等全部被埋在废墟之下。
  
  无处可去的黄云武一家在邻居的帮助下,暂时住进了邻居家的饲料厂。前脚刚踏进黄云武的临时住所,龚德汉便朝电饭煲、电锅走去,一边掀开电饭煲,一边问黄云武目前口粮是否足够?基本生活是否有保障?建房的资金还有多大的缺口?
  
  在县民政局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加上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黄云武已经筹集了部分资金,准备在原有地基上新建一层楼的平房。这样即便洪水的到来,房屋不至于会坍塌,也不会落到无家可归。
  
  “归根结底,送温暖,送政策等这些办法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你要树立起满满的自信,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气魄,这样才能渡过暂时的困难。”临走前,龚德汉不忘为黄云武加油打气。
  
  相比黄云武这种能原址重建的倒房户,同样是倒房户的杨庭忠所面临的问题就相对要多一点。
  
  因为杨庭忠的房子正处于规划中的黔张常铁路拆迁范围内,杨庭忠也正为在能在哪里找块地新建房屋而苦恼。洪灾中,尽管杨庭忠的房屋没有完全坍塌,但整个房屋已发生倾斜,墙体部分倒塌,已成为危房不能住人,目前家人分散借住在邻居家。
  
  不仅如此,对政策不是很了解的杨庭忠父母还担忧房屋一旦完全倒塌,拆迁补偿款会不会比不倒塌前要少一些?会不会影响相关单位对房屋的估价?因而两老还有点舍不得离开自己家。
  
  了解到老人的心思,龚德汉随即向老人承诺,即便房屋完全倒塌补偿款与其他房屋也是一样的,同时新房地基的问题,乡政府也将尽快为他们安排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灾后补损 为种粮大户“支招”
  
  常德武陵区白鹤山乡种粮大户邓应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投资桃源竟会如此的“不顺利”。
  
  相中桃源肥沃的土地以及完善的灌溉,年初,他和合伙人通过土地流转在深水港乡承包了五百余亩水田,播种、插秧到施肥,一路顺风顺水。可就在早稻集中收割的这个节骨眼上(也就是7月17日前后),持续上涨的沅水让邓应明措手不及。
  
  “因为稻谷在洪水中浸泡了好几天,霉的霉,倒的倒,往常能收割九百多斤一亩的稻田,这次不足四百斤每亩,产量减少了六成以上。相比‘看得见’的损失,‘看不见’的隐忧更让我烦心。”洪水带来的影响还没结束,邓应明诉苦,因为晚稻秧田九成被淹,绝大部分秧苗死亡,为此230亩晚稻只能改播“倒种春”。
  
  而“双抢”期间,晚稻的种植又是个赶早不赶晚的活。一分一秒对农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收割、翻犁、插秧每个环节都不能耽搁。因为前期稻田被洪水浸泡了几天,耽搁了收割时间,继而影响了翻犁和插秧。
  
  为尽早将秧苗播种下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这两天邓应明请了好几十人帮忙插秧。但毕竟耽误了几天时间,邓应明担心,这样下来秧苗成活率可能不那么高,而且后期受寒露风影响,担心会出现倒伏的情况。
  
  “除抢抓时间,你还得把握好国家的一些政策。”得知为节省开支,邓应明没有购买农业保险后,之前分管农业工作多年的龚德汉表示,种植业、养殖业等受天灾及市场规律的影响都比较大,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或者市场行业的波动,农户都将受到损失,这时如购买了农业保险的话,就能最大限度地将损失降到最低。
  
  细心的龚德汉还为邓应明算了一笔账,购买农业保险,每亩水田只需4元,也就是说,他承包的500余亩水田全部入保也只需2000多元。因为天灾,此次邓应明亏损估计达四五十万元,相比之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吃一堑长一智。”龚德汉建议邓应明,来年将稻田全部上“保险”。
  
  龚德汉介绍,目前县里面正按照“夏季损失秋季补,粮食损失经作补”的思路,积极补种改种,同时做好护苗扶苗、涉农物资供应等工作,县政府将对补种改种的种子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种,积极组织生产自救。

[NextPage]

龚德汉查看秧苗情况。

龚德汉建议种粮大户邓应明来年为稻田全部上“保险”。

为抢时间,邓应明请来好几十人帮忙插秧。

  记者手记:农民儿子的本色

    “大伯,您这房子建的都是空斗墙,显然没有眠墙那么稳固,而且您房屋的承重墙也都出现裂痕,所以您还是少来房屋为妙。”在杨庭忠部分坍塌的老房子里,龚德汉不停地叮嘱两位老人。

    同样,刚到种粮大户邓应明承包的稻田边,龚德汉便手握秧苗,查看秧苗的出苗率和秧苗的整齐度,询问最快哪个时候能将秧苗播种下去。“时间不等人,可能就是那么一天或者几个小时的问题,后期秧苗的成活率及稻田产量就会大有不同。”

    显然这与龚德汉出身农家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应该是参加工作后,龚德汉经常性深入基层,与百姓打成一片,才会让其对农村如此熟悉,对农业如此了解。

    桃源县电视台一摄影师透露,因为桃源离龚德汉常德的家比较近,周末的时间龚德汉基本都花在乡镇调研、走访上。与龚德汉熟悉的人都称赞:“这是农民儿子的本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