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环球时报:该对改革开放做历史总结了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徐立凡 编辑:艾伦 2013-11-09 16:04:01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的改革,既要面对利益格局的种种阻力,还要面对未完成的改革遗留的积弊惯性,更要面对新的挑战。保证改革共识的始终凝聚,就必须将制度化、法治化作为新一轮改革的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召开,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将得到解答。中国发展将刻下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35年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成为中国发展的策动时刻。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是以不断改革为特征的三中全会,以及同样凸现改革开放战略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加入WTO,塑造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有足够的理由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书写下浓郁的一笔。一方面,近来中央高层在不同场合持续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从涉及范围看,超越了局部改革、渐进式改革的传统思路;另一方面,在经济、民生领域的改革已呈现出系统推进态势。力度之大,触及之深,同样为近年来罕见。11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李克强总理11月1日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地方政府原则上不直接投资办企业,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控制政府规模,以社会救助制度托底推进市场化改革等,再次凸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明确路径。
  
  实际上,早在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议的讲话中,就已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六个“进一步”,已经勾勒出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总体蓝图。
  
  新一轮全面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这也意味着改革攻坚的难度是空前的。过去30多年的改革,具有普遍的增量效益,比较容易取得共识,达到预期成效。今天的改革,既要面对利益格局的种种阻力,还要面对未完成的改革遗留的积弊惯性,更要面对新的挑战。挑战既来自人口和环境资源过量消耗之后带来的新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也来自利益诉求分化后对改革的迥异预期。如何保证改革不会触礁,保证改革共识的始终凝聚,保证改革红利为公众分享而非少数人占有,还需要缜密和长远的设计。
  
  让改革不触礁,就不能只满足于外围改革,而必须深入到体制内革除弊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再以GDP论英雄,要改革干部考核体系,国务院新近部署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指向的就是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公众呼声的核心地带。
  
  保证改革共识的始终凝聚,就必须将制度化、法治化作为新一轮改革的保障。不符合改革方向的原有制度设计,既需要废止,也需要新的制度建设加以补充。只有刚性保障,才能克服既有惯性,避免利益格局的干扰。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本身就须建立在完善的法治体系上才能牢固。
  
  保证改革红利为公众分享,就需要真正该让利的让利,该让权的让权,通过央地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优化,通过党内权力的制衡,创建改革红利公平输送的通道,以此推动社会板结化的松动,推动公平正义的普及。
  
  新一轮改革业已体现出广阔的视野和果敢的勇气,中国发展的新一页正在书写。
  
  文/徐立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