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冰水向自己头上浇去,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挑战项目8月17日传到了中国。这项名为“冰桶挑战”的项目,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截至8月21日21点,#冰桶挑战#话题在微博阅读量已超过10亿,慈善机构5天以来受捐2679178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但随后民政部新闻办官方微博表态称:冰桶挑战应避免娱乐化、商业化倾向。也有人质疑“冰桶挑战”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冰桶挑战”的慈善属性被大为削弱,俨然成为了一场全民娱乐狂欢。
“冰桶挑战”与“道德传销”
传销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出卖信任资源,将亲情与友情都卖了,自己发财。“冰桶挑战”也是一样,只是捞取的不是钱财物,而是“道德积分”与“自我满足感”。传销的洗脑方式是,不断地告诉你不仅自己能发财,你还能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发财。“冰桶挑战”也是如此,不断地告诉你有多少名人参加了,你不仅自己在参与慈善,还带动了身边的人参与慈善;你不仅自己的道德高尚了,还带动身边的人道德高尚了;不仅自己心灵得到了安慰与满足,还带给了其他人。
传销不能无限的持续下去,当社会信任资源丧失殆尽,全社会都成了骗子,缺乏足够有财力的受骗对象,传销也就无以为继,阿尔巴利亚最后导致政府垮台与社会动荡,差点引发内战。“冰桶挑战”也一样,当“名人圈”传完,再往下传,最后传到身无分文、老弱病残这个圈子时,就无法玩下去了,因为既受不了那一桶冰水的淋浇,也拿不出100美元。更恐怖的是,与传销一样,其简单可复制性,可能被无节制的运用到各类公益慈善领域,最后出现普遍的社会“道德困境”。[详细]
“冰桶挑战”的中国意义
可能是我们太紧张了,在不少慈善机构爆出丑闻的背景下,在骗捐、诈捐和暴力慈善不绝于耳的影响下,很多人不自觉的对慈善行为有了洁癖,甚至变得不够宽容。从结果来看,募捐总额已经大大超过去年同期;从影响来看,让公众对患有渐冻人症的这个少数群体有了了解;从传播方式来看,有些类似于传销的互动方式,让公众人物和普通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可。谓是形成了多赢的局面。这样的慈善,其实没什么不好,互动式慈善、游戏式慈善、快乐慈善可能恰恰代表了慈善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与要求足够给我们的慈善发展以启迪意义。
那就是,做慈善不必总是苦大仇深、板着面孔,民间慈善最重要的是要唤起公众参与的热情,有创意、有趣味同有意义、有效率之间并不矛盾,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民间慈善为何如此发达,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连公信力与竞争度都无法令人满意的中国慈善,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详细]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冰桶挑战”引入国内后,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笔者觉得,要想让罕见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光靠公益慈善救助制度还远远不够,仍需要从国家公共政策出面,包括立法以及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等方面,全方位架构新机制。
我国不妨出台《罕见病救助法》,对罕见病临床研究、药企,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税费减免,政策倾斜和全力支持;对患者所使用的药物,要尽早纳入基本药物,及时对现有的医保报销范围进行修改,并提高报销上限等等。
除此之外,还应依托民政部,由慈善总会组织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建立的罕见病救助公益基金办法;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实现罕见病慈善基金最大范围的覆盖;根据当地财力和慈善捐款的缺口情况,鼓励地方政府为罕见病慈善基金在当地的实施发放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等。[详细]
有利慈善的娱乐化有何不可?
比捐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冰桶挑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渐冻人”这样一个罕见病症,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世界上诸多罕见病患者。关注就是力量,有了关注,罕见病患者才有机会得到关爱和帮助,才有可能治愈或控制病情,或者至少可能使其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状态得到一定的改善。
只要不偏离慈善目的,无论是娱乐化还是商业化,就都不存在所谓“过度”的问题。而且,即使没有捐钱,仅仅是凑个热闹,只要有利于为罕见病患者争取更多关注的目光,本身就是在做善事。既然是善事,何乐而不为呢?对于这样的有利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特殊人群利益的事情,民政部门只要乐观其成就好,如果要有所表示,与其做无谓的提醒,不如也有人应战一下,在公职人员中普及一下罕见病知识,唤起慈善热情。[详细]
尽管“冰桶挑战”遭受了“被娱乐化”的质疑,但不可否认,它让包括冰冻人在内的罕见病进入了公众视野,相关慈善机构所接收的捐助也大为增加,到此,因慈善而生的“冰桶挑战”也算得上功德圆满了。更何况,“冰桶挑战”教大家用快乐的方式做慈善,也让大家从慈善中得到了快乐,这恐怕是“冰桶挑战”在中国风行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