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婚恋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平等人格

来源:红网 作者:冯雅萱 编辑:唐盈 2024-12-04 15:04:38
时刻新闻
—分享—

59fe525a-23c4-4ed5-8cba-fe2981241fa9.png

□冯雅萱(湖南师范大学)

12月2日,《中国人口报》公众号刊发《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一文,指出高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场所,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系统。 

文章指出,56.9%的大学生表示目前并不想谈恋爱,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来平衡学习与恋爱关系。因此,作者建议开设婚恋教育选修课,通过系统科学地教授婚恋知识,培养大学生对情感关系的认知以及情感管理与沟通能力。这一建议看似弥补了婚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缺失,实际上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真正的情感诉求。笔者认为,培养平等人格,才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婚恋教育中得到的启示,也是婚恋教育的最终目的。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发起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关于“婚姻首要标准”的这一调查中,50后、60后、70后更注重“老了有人照顾”和“生养儿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幸福”逐渐成为80后、90后、00后的首要目的,其中,72.2%的00后赞同追求个人幸福这一目标。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困在生育观念的枷锁中,他们更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做自己”。在这一观念上建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一段漫长的理解和磨合过程。如果婚恋教育方式偏离目的,将会阻碍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亲密关系。

一方面,把婚恋教育纳入选修课课程,运用选修课的课程模式推广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是一种理论空谈。在高校中,通识选修课是“水课”已然成为许多学生“公开的秘密”。老师通过传达各种大而空的理论就能完成讲授目标,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书就能完成考核要求的课程,何以能够给予真正的婚恋教育?婚恋教育不应该是形式教育,而是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双方如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如何看待一段亲密关系,如何维护一段亲密关系,都需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将亲密关系的培养视作沟通技巧的训练,是对婚恋教育的狭隘理解。在文章调研中,作者指出调研对象最希望获取两性沟通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讲授亲密关系的维护知识。然而,在亲密关系中,仅仅凭借“恋爱沟通技巧”一类的能力培养并不能完全解决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由于个体之间的思维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面对一个分歧,双方如何达成共识并避免分歧再发生,需要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倾听、理解对方。如果不重视对方的情感需求,依赖所谓的技巧解决一时的问题,最终将会在无意识之间积累更大的矛盾。

亲密关系的发展从两个个体到一个整体,其中关乎个体发展、亲密关系、社会性别、家庭观念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今,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强调性别平等的社会,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不仅需要面对彼此的差异,还需要面对“付出与责任”的议题。以平等意识看待这一议题,打破社会性别赋予男女双方不同的社会地位与资源,推动社会对于两性的刻板印象,平等地看待社会每一个体,才是婚恋教育的真正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恋观念也将有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婚恋观念里平等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只有平等地看待彼此,才能建立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念。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