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妈妈岗”就业新模式:长远发展还需多方“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李薇青 编辑:刘威成 2024-12-02 21:37:05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李薇青(天津师范大学)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青岛市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一),请广大求职者予以关注。“妈妈岗”并非新词,此前,广东、河北、黑龙江等地均进行了相关探索。此次青岛发布用人目录,意味着“妈妈岗”用人工作又迎新推进。(12月2日《人民日报》)

“妈妈岗”是一种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适合在劳动年龄内,家中孩子在12周岁以下的妈妈们的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模式既实现了妈妈们想要兼顾家庭与工作的愿望,让她们在社会中获得幸福感和认同感,也能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实现“双赢”。这一岗位的设立,彰显了社会对母亲群体的关怀与尊重,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探索方向。随着这一就业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落地开花,“妈妈岗”吸引了不少育儿妇女的目光。设立“妈妈岗”这一举措温暖而美好,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照各地发布的用人目录,不难发现“妈妈岗”的岗位种类和数量少,大多都为劳动密集型岗位,例如:保洁、保姆、销售员等。首先,“数量少”这一问题使得许多岗位出现了“一岗难求”的现象,无法保障更多有就业需求的妈妈们。其次,这些岗位薪资少,晋升难,多适配于学历较低或技能单一的女性。一些前期一直从事各类行业,未生育之前是企业高管、部门骨干等,只是因为生育暂时脱离岗位的女性,她们普遍学历高,工作能力强,但是这些岗位与她们的能力不相匹配,而“妈妈岗”并没有适合这些女性的岗位,这就对“妈妈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忽视的是,目前许多“妈妈岗”属于合同工或者临时工,妈妈们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有待解决,这些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性让她们不敢踏出走入社会、融入职场的第一步。尽管“妈妈岗”希望帮助妈妈们重新搭建起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然而,这种新模式同样遭受到许多误解——社会中存在认为“妈妈岗”是低价值的、不受他人尊重的岗位。这种误解是对“宝妈们”的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降低。

正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想要让这份带着温暖的就业模式能够长远发展下去,还需要多方“保驾护航”。

政策支持是“妈妈岗”长远发展的基石。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妈妈岗”中存在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确保她们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薪酬待遇、晋升机会和劳动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规定的保障,给从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才能鼓励更多妈妈们展现自我,融入社会。

企业需发挥纽带作用,主动抛出“橄榄枝”。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连接从业者与社会。积极参与“妈妈岗”的设立与管理,制定适合“妈妈岗”员工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保障其权益。同时,还应该摒弃对“妈妈岗”员工的偏见和歧视,形成社会尊重与认同的良好氛围。

妈妈们自身需要提升工作能力,改变传统观念,打破刻板印象。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努力学习工作技能,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妈妈带孩子的这种观念早已不适用于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妈妈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不能被家庭所完全裹挟,要踏出家门外的世界,不能与社会脱节。如果在职场中遇到困难和挑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

总的来说,“妈妈岗”这种就业新模式值得我们为之喝彩。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妈妈岗”会惠及更多女性,为育儿妇女提供更多支持和机会,实现“妈妈岗”的长远发展,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