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跑酷+非遗”:短视频时代非遗传承的创新破局

来源:红网 作者:冯识途 编辑:刘威成 2024-12-01 19:46:44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冯识途(长沙理工大学)

近期,“跑酷+非遗”的创新结合引发广泛关注。95后跑酷达人@跑酷拉面等将打铁花、醒狮、咏春、英歌舞等非遗技艺与现代跑酷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盛宴。他们在山西晋城的表演中,把1600多℃的铁水通过特殊形式放在鞋上,接连后空翻,一时间无数火花溅起,绽出满天繁星,让古诗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景象活了过来。这一精彩呈现不仅吸引万千网友倾心,还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转发点赞。

承蒙网络技术与传媒方式的革新,一系列非遗技艺从往昔记忆里苏醒,跟现代文明相互碰撞,不仅“醒”了过来,而且还“靓”了起来。短视频正让越来越多的人“看见”非遗,那么它又能否有效助力非遗的延续与发展,带领非遗走出人走艺绝的传承困境?

在短视频时代,被看见才能被“关注”,进而才有望释放其文化价值与商业潜能。短视频跨越时空限制的传播能力,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非遗所处的被世人遗忘的窘境。就如许多原本鲜为人知的濒危非遗项目,如羽毛风筝、恩施扬琴、岫岩皮影戏、戏剧绝技“耍牙”等,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曝光。众多非遗传承人凭借短视频展示精湛技艺,吸引众多粉丝,部分甚至成为网红,既获得一定经济回报,又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然而,非遗传承之路依旧布满荆棘。“人走艺绝”的危机并未因短视频的兴起而彻底烟消云散。一方面,非遗技艺学习难度颇高且周期漫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例如传统刺绣针法复杂,需数年方可小有所成,愿意投入如此长时间学习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的经济状况堪忧,多数非遗项目经济收益微薄,致使传承者生活困苦,难以全身心投入传承事业,更难吸引新人参与其中。

要想让非遗在短视频时代真正走出传承困境,需要各方“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短视频平台可给予非遗内容更多精准流量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创作高质量、有深度的视频内容,并助力其将非遗产品推向市场,增加经济收入。政府则可以加大对非遗传承的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非遗的保护、开发,以及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非遗传承人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在保留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强其生命力。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这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跑酷 + 非遗”的成功实践,无疑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思路与新方向。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期待更多此类创新融合,使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