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婷(防灾科技学院)
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共学习空间——付费自习室。它的用户大多是专门为“考公”“考编”“考研”等目标而准备的年轻人。虽然付费自习室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但也成为一些人逃避压力、寻求自由的场所,不少年轻人在这里陷入了“表演性学习”的困境。(11月5日《半月谈》)
所谓的“表演性学习”,指的是表面上看似投入大量学习时间,实际却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这类人可能早早就来到自习室,待上一整天,但实际的有效学习时间却寥寥无几。他们可能经常整理书桌、玩手机、发呆,或进行其他形式的休息,而真正的学习成了次要活动。
应看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付费自习室为大部分备考学子和职场人士提供了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有些人则秉持着“钱都花了”的心理,认为借助外部环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付费自习室中依然存在“表演性学习”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明明付费使用自习室,有的人却依然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实际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一些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年轻人选择考研提升学历,或者考公争取进入“铁饭碗”岗位,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样的焦虑情绪让许多人即使在付费自习室里没有真正投入学习,只要“形式上看起来在努力”,也能暂时缓解对未来的恐惧。
此外,学生从小到大在高压环境下被推着走,导致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不足。尽管外部压力逼迫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缺乏真正的自我驱动。于是,在付费自习室便成了这种外部仪式感的承载体,成为他们“看似在努力”的表现,而学习的质量却得不到有效保证。
尽管短期内,“表演性学习”可能会为年轻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但长期以往,这种状态会让他们在面对真实挑战时缺乏应对能力,甚至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危害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这种虚假的努力可能会影响他人。有受访者表示:“这儿很多跟我一样的人,看他们在玩,我也安心玩了。”在这种虚假学习氛围的影响下,整个自习室的学习效率大幅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付费自习室的兴起,本是社会对学习空间需求急剧增加的一个良性信号。然而,“表演性学习”的蔓延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年群体的社会适应问题。付费自习室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而应成为青年提升自我、实现梦想的起航点。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改变,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引导与包容,帮助他们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而不是因为一时困境而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