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以问题为导向,让思政课“解渴”又“圈粉”

来源:红网 作者:许紫研 编辑:刘威成 2024-11-03 20:24:52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许紫研(南京师范大学)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畏教授的通识课“理解中国”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解渴”良药,让课程在5年里一直“抢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一次创新,更是对当代青年思想困惑的深刻回应。它以批判谬误、对比分析的方式,直面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把理性看待社会的“钥匙”。(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何畏教授的教学理念是“聚焦学生的真问题、回应学生的真困惑”。她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再将科研成果回归到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电影《何以为家》的导入分析,她深刻剖析了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以及国家的起源、政党与国家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在理性上得到启迪。

“理解中国”课程的成功,在于它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直面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社会思潮的变化。面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以及“佛系”“躺平”“内卷”等亚文化现象,课程将它们纳入其中并答疑解惑,同时也不回避学生提出的诸如“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关系之类的尖锐问题。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使得课程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何畏教授还强调了思政课的学术性,认为没有透彻理论研究的思政课无法征服学生。她通过扎实的理论研究,将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再进行讲解,道理讲透了,才能从思想上赢得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理解中国”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深刻、有深度的思政教育的渴望。他们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知识灌输,而是期待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何畏教授的课程,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不仅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更激发了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思政课不应只是浅显灌输,何畏教授的“理解中国”课程,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辨析错误思潮中引领青年。这门课程不仅为何畏教授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与爱戴,更为当代青年思想解渴提供了宝贵的源泉。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树立了优秀典范,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思想的灯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