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衡(华东师范大学)
11月6日,WTT法兰克福冠军赛男单1/8决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以0-3的大比分完败给世界排名第27的瑞典选手卡尔伯格,止步男单16强。这样的结果令人失望,不少人认为,王楚钦的赛场表现与其“世界第一”的名号并不相符。
出现这样的声音并不奇怪。从王楚钦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赛事中不敌莫雷加德开始,他在9月和10月接连输给了林诗栋、林德和法拉吉等选手。这些选手名气不大,世界排名也远低于王楚钦。因此,在外界看来,王楚钦的频频失利,每一场都显得出人意料。接踵而至的“爆冷”让赛后评论区炸开了锅,质疑声和支持声互相碰撞、水火不容。一些网民甚至在评论区里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王楚钦作为“国手”,表现不佳而引起网民的不满与质疑,这是正常现象。不过,在评论区里过分谩骂就与批评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面对赛场失利,运动员需要接受球迷“找问题、谈看法”,球迷们也应坚守文明、理智的原则,正确看待比赛本身,审视评论的分寸。
客观而言,运动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大部分球员的状态有起伏是自然现象。王楚钦作为奥运冠军和目前的世界第一,赛场内外所承受的压力不容小觑,背后付出的努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管是因为他为国争光的事迹,还是期盼他尽早恢复状态、贡献精彩的比赛,球迷们都应“嘴下留情”,适度点出问题,给予些许鼓励。
再者,批评应有界限。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网络暴力信息”的概念,包括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等形式。像网民猜疑王楚钦“在队内有特权,被硬捧”的评论,涉嫌触碰了法规的红线。作为球迷,仍应把重心放在赛场表现上,而非无端攻击运动员。
当然,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本就要接受公众的审视。无论是多次折戟决赛、饱受质疑的梅西带领阿根廷拿到世界杯,还是王楚钦的乒坛前辈水谷隼在生涯末期克服心魔、击败国乒夺得奥运金牌,种种事例都告诉我们:顶尖的运动员不仅能在胜利时享受鲜花与掌声,更敢于在失败时直面观众,在质疑声中继续成长。
无论如何,球迷们要认识到,理智的批评与善意的鼓励,是对运动员发展的不同助力。面对王楚钦的失利,各方应在评论区中找到一种包容和平衡,以更加松弛的态度观看比赛。毕竟,看球的本质是休闲娱乐,陷入“赢了就吹,输了就骂”的窠臼,反倒会让比赛结果奴役自己的情绪,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