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之滟(陕西师范大学)
11月20日,《半月谈》发布了一篇名为《“抢跑”教育能让孩子跑得更远吗?》的文章,以前阵子刷新网友对教育“卷”认识的幼儿园开设理科班选拔课程一事作为引子,汇集了不少学生、家长、老师还有过来人对“抢跑式”教育的探讨。
所谓“抢跑式”教育,就是指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学业和未来发展上获得竞争优势,让孩子提前学习超出其年龄段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划全部由家长安排,没有自由玩乐时间,但家长仍然非常焦虑,过分苛求孩子各方面的成绩。
过去,“抢跑式”教育还仅仅表现为胎教,以及焦虑的家长们给中小学孩子的课余生活塞满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然而,由于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类教育资源、信息变得唾手可得。在这样教育环境日益“内卷”的背景下,“鸡娃”的风最终还是吹向了那些想让孩子顺应天性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些家长也不得不参与进来。比如,有的家长开始把“幼升小”准备期提前至幼儿园中班,导致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现象。不光家长们“抢跑”的时间越来越早,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甚至开始带头“卷”,把幼儿园小学化,把中学高中化,让还处于童年的孩子“超前点映”知识,以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入校。
我们不禁要问,“抢跑式”教育真的能让孩子跑得又好又远吗?
应当意识到,“抢跑式”教育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不仅跑不快,也跑不远。它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焦虑在教育上的扭曲体现。许多孩子对所学内容压根不感兴趣,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家长们的盲目“抢跑”不仅可能让孩子一事无成,而且还让孩子无时无刻都承担着家长给予的沉重期待压力。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让孩子在本该享受童趣的年纪,被迫过早地卷入竞争的漩涡,不仅会压抑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美国的抢跑教育实验研究结果,也能够有力地佐证“抢跑式”教育跑不远,而且是以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在4-10岁期间,接受“抢跑”教育的孩子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步入15-23岁期间,接受“抢跑”教育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别并不大,而且接受“抢跑”教育的孩子在社交能力、情感能力、抗挫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弱。这是因为“抢跑式”教育错误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从不该是“填压式”的灌输,而是对人的思维、人的潜能的激发和培养。
让教育慢慢来,让孩子慢慢跑。在教育这场马拉松上,一时的领先并不能够决定一切。我们要从“抢跑式”教育中看到我国教育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规范和改正,避免教育最终陷入“优绩主义”的漩涡中,从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