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楠 张雨琛(山东大学)指导老师:林昱君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警方查处一起散布谣言案:主播孙某等人在直播中,通过剧本摆拍因感情纠纷引发的“凶案”,博取关注引流带货,冒充观众连麦炒作。数月来交易160余万元,获利70余万元。目前,10名涉案人员已被警方行政处罚。(11月13日 封面新闻)
从“凉山男孩辍学卖苹果供北大哥哥读书”,到“女主播摆摊被欺负”,再到“临盆孕妇被丈夫遗弃荒山数日”,摆拍视频、直播层出不穷。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10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假冒官方虚构政策、炮制谣言炒作话题、编造剧本打造虚假人设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影响网络生态。
夸张的造型、抓马的情节、脏乱的环境、混乱的背景音乐,从摆拍卖惨到摆拍“凶案”,为引流卖货,故事剧本的“尺度”越来越大,网络主播的底线越来越低。为博眼球无下限杜撰故事,利用公众的同理心吸引流量,再趁机上架商品直播带货,这样一条“造假”产业链不仅污染了互联网环境,部分假消息、假新闻甚至引起了公众的焦虑恐慌,扰乱社会秩序。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直播乱象?
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表明:内容管理是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重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网络表演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重点查处提供禁止内容等违法违规网络表演活动,包括: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用户,或以恐怖、残忍、摧残表演者身心健康等方式以及以虐待动物等方式进行的网络表演活动;使用违法违规文化产品开展的网络表演活动;对网络表演活动进行格调低俗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行为等。
监管部门不仅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追踪,依法严肃惩治涉事人员,还应严格管控上线直播和视频发布的内容,将畸形的直播带货扼杀在摇篮里。直播平台应提高准入门槛,对曾因传播不良信息被处罚的主播实行禁入制度;定期对主播进行违规内容风险提示,提高主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应对谣言肆意传播的乱象,还需要从主播群体本身入手。行业协会应针对直播行业近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约束会员行为。鼓励会员互相监督,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完善处理反馈机制。
作为受众,我们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凑热闹”的心理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引导,也会豢养恶俗内容的产出。我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网络空间的参与者,维护和谐的网络生态我们责无旁贷。
多管齐下,多方协作,只有部门监管、平台引导、公众监督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直播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