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贺千津(西南财经大学)
据澎湃新闻11月14日报道,近日,一份16岁中学生何某的简历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简历中,何某自称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拥有多个科技学会的会员身份。此外,他还声称完成了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设计了“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并发表了多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被评选为正高级职称。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中国科协、相关学校等多方纷纷出面否认与此事有关。
一个16岁少年的“科研奇迹”,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碰了社会对“牛娃”的焦虑情绪。在称赞天才少年获得成就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这种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牛娃”神话,不仅无法激励真正的科研创新,反而会助长社会的浮躁和造假之风。
面对这样的新闻,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当所谓的“神话”吹破之后反思,科研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而不是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的吹嘘。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当前社会对“牛娃”的过度追捧和焦虑情绪,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