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山西传媒学院站成功举办

来源:红网 作者:唐盈 编辑:张瑜 2024-10-29 17:24:43
时刻新闻
—分享—

山西传媒学院.jpg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9日讯(记者 唐盈 通讯员 张燃)“锤炼脑力,磨砺笔力,用好新闻评论这块砺石,打磨思想、打磨文字、打磨新闻能力。”日前,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校内举行了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高校推介会。该校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郭萍教授出席会议,《新闻评论》课程主讲教师雷桂萍教授主持会议,2022级新闻学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是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新闻评论类竞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历经九载耕耘,大赛触角延展至全国范围,覆盖530余所高校;众多参赛稿件被主流媒体转载,形成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评论之星”大赛是沟通学界与业界的桥梁;众多优秀学子借助赛事成长成才,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骨干评论员。目前,红网第10届“评论之星”大赛已启动,正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征集稿件。

山西22.jpg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郭萍教授在红网“评论之星”推介会上讲话。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高度重视与红网的校媒合作,近年来,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评”,携手推进新闻评论教与学的提质增效。

推介会上,该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郭萍教授,充分肯定了“评论之星”选拔赛对于新闻学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她指出,采、写、编、评是新闻学子最重要的基本功,其中的新闻评论非常考验日常的积累和运用。她鼓励大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新闻评论的写作和锻炼,通过参与“评论之星”选拔赛,与其他高校的学子同台竞技,提升自己的评论水平。她还强调,整个新闻学专业也要发挥传承合作精神,多个年级集体联动,以老带新,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新闻评论的创作中来。

山西11.jpg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雷桂萍教授推介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

推介会上,雷桂萍教授对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红网“青年+”模式,以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事进行了详细介绍。她强调,新闻评论是新闻学子锤炼脑力,磨砺笔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同学们要用好新闻评论这块砺石,打磨思想、打磨文字、打磨新闻能力,要在认识上再提高、能力上再突破,要有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执着精神,提高自信心和耐挫力,舍得下“默功”和“硬功”,沉下心来,钻研进去,打好新闻评论的厚实功底,进一步提高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认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好选题,向评论深度和高度上发力,努力创作更有价值的评论作品。

“‘评论之星大赛是红网与高校之间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是新闻学子成长的大基地。”雷桂萍鼓励同学们好评借力,藉媒声远,爱上时评,向“星而进,积极向红辣椒评论等媒体投稿,积极参与赛事活动,将新闻评论学习和实践瞄准媒体、走向媒体、融入媒体。

山西3.png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全体学生参加红网“评论之星”推介会。

此次推介会还特别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第9届“评论之星”选拔赛文字类二等奖获得者、河西学院梁宇飞同学进行了分享。他结合自己的评论历程,深度分享了对新闻评论的思考感悟和经验方法,强调了勤于研究、对比学习、受众意识、独立判断、新闻素养、注重细节、热忱担当、持之以恒等之于提高新闻评论水平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新闻学学生代表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分享。刘成荫同学表示,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大胆才有更多可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开始行动比心动更重要。“评论的核心是观点,而观点来源于思考。方子妍同学提醒大家,一定要多读评论,边读边做笔记。陈祉屹同学则建议,要以“三高”严格要求,对标一流评论员提高认识、向主流媒体看齐提高标准、以编辑眼光提高站位,持续发力,砥砺前行。吕雯同学分享了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写“土里土气但有价值、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感悟。

本次的推介会使参会学子对“评论之星”的选拔赛了解更深,也更加充满信心。该校学生王显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谢老师的组织和学长学姐的分享,让我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也领悟了很多评论之道,思维不再像原来那么局限。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全媒体传播方式,争取在媒体发出青年的声音。”

山西4.png

山西传媒学院校园。

山西传媒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该校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有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和数字出版4个专业。学院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产出导向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在具体实施上,学院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培根铸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4+4+3”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形成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以项目导向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在服务新媒体、新平台、新文科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实现全媒体传播行业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增强专业设置与全媒体传播行业的契合度,实现产业、教育、媒体的融合发展。

海报.jpg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