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湖南科技大学站成功举办

来源:红网 作者:唐盈 编辑:张瑜 2024-10-15 12:0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科技大学.jpg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记者 唐盈 通讯员 刘佳玲)10月14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知行楼B206教室举办了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此次活动旨在鼓励新闻学子积极参赛,提升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长为融媒体时代的优秀新闻人。

湖南科技大2_副本.jpg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新闻评论》课程负责人刘艳凤发言。图/徐敏茵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是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新闻评论类竞赛,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历经九载耕耘,大赛触角延展至全国范围,截至2024年10月已覆盖530余所高校;众多参赛稿件被主流媒体转载,形成广泛的影响;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评论之星”是沟通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桥梁;众多优秀学子借助赛事成长成才,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骨干评论员。目前,红网第10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已启动。

此次推介会上,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刘艳凤作为主讲,向参会学子介绍了红辣椒评论栏目、红网“青年+”模式、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融媒时代,想成为更优秀的新闻人,一定要与优秀的媒体平台同频共振,号称时评界‘黄埔军校’的红网红辣椒评论正是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好资源。”刘艳凤呼吁同学们珍惜机会,积极参与,检验学识,不断提升评论思维与表达能力。她还强调,青年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象牙塔中,必须接触社会,用智慧服务社会。

湖南科技大3_副本.jpg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王超群发言。图/徐敏茵

“后真相时代,把握正确观点十分重要。通过比赛,我们思考用什么样的观点表达、磨练自己。我们要学会观察,发表看法,影响世界,发挥新闻从业者舆论领袖的作用。”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王超群也在推介会上进行了发言。她表示,青年是未来,新闻学子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比赛,锻炼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新闻人。

湖南科技大1_副本.jpg

湖南科技大学2022级新闻专业学子参与“评论之星”推介会。图/徐敏茵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始创于1958年,是湖南科技大学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是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历年在国家和省级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21%。自1996年以来持续实施突出人文基础素养和教师基本技能特色的“32111”工程,曾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报》等媒体报道。新闻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一直秉持“理论+实践”的学科特色,当下,更是加强与企业、媒体的合作,引进各类新媒体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人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01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24年新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为专业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质教学条件。


湖南科技大学新闻评论教学案例:

湖南科技大学新闻评论教学与红辣椒评论紧密结合:一是坚持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训结合。历年来,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红辣椒评论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将赛事与教学有机结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与写作欲望,每年参与赛事投稿的学生达98%以上,媒体成功刊发率在60%以上,且每年均有学生成功入围到决赛复评阶段。

二是将评论教学课堂延展到媒体平台。如将红辣椒评论栏目的《时评之道》《时评学院》等资源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拟给学生有益的补充;同时也经常将红辣椒评论、新京报评论、中青评论等媒体公众号上的评论文章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三是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评论教学。“学习通APP”是评论教学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用于上传各媒体的新闻评论作品,为学生课堂上进行评论思维训练提供平台,并将历年来指导学生所刊发的评论作品集结在该平台上,便于专业学生与全校学生共享。

四是将当年专业学生在红辣椒评论及其它专业媒体平台上刊发(含未刊发的优秀评论)的评论文章结集成“优秀评论专辑”以内刊形式出版,作为学院材料存档,并给予学生每人一本。通过上述的教学变革与创新,评论教学与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海报.jpg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