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以刀代笔以竹代纸 非遗传人杨石生用艺术再现抗“疫”感人瞬间

来源:红网 作者:夏君香 编辑:石凌炜 2020-02-18 15:28:4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2月18日讯(记者 夏君香)锯、刨、锉、刮、铲、磨……288毫米长,138毫米高,近20天工夫,一幅精致的竹雕作品——“众志成城抗疫魔”通过网络传播到全国各地。近日,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杨石生,以刀代笔、以竹代纸,再现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

在起伏的群山和绵延的长城之上,凸显着一张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人脸,那是医者无畏的神态;人脸两侧,是奔驰在路面的卡车、航行在水面的轮船和飞翔在空中的飞机,并统一贴有“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标语;而蜿蜒的公路、飘逸的云彩和粼粼的水波,又恰似一根纽带,将画面上的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各族人民心相连、情相通、血相融。

66本.jpg

《众志成城抗疫魔》,长288毫米,高138毫米。

现年57岁的杨石生出生于邵阳武冈竹木雕刻世家,为杨氏竹木雕刻第七代传承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魔、共度时艰的壮举,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虽然不能去第一线,但我可以用刻刀作为武器,表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决心。”

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杨石生介绍,木雕不同于剪纸等其他工艺,原材的选择、下刀的轻重、层次的打磨等都要恰到好处,非常耗时。为了尽快完成创作,为抗击疫情加油打气,杨石生几乎每天雕刻到凌晨。“别看它体积小,这种强度下还做了近20天呢。虽然累点,但,真的值了!”电话那头的杨石生很是激动。

谈起下一步的计划,杨石生表示,还将继续创作系列抗“疫”主题作品,用自己的手艺做抗疫宣传。“家国情怀都凝聚在刻刀之上,刻下的每一笔,是呼吁、是激励、是嘱托,也是信任、团结和力量。”

艺术家简介:

杨石生,57岁,从事竹木雕刻40年。原籍武冈,现居邵阳市北塔区从事竹木根雕研究和创作,系省民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家,邵阳根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邵阳市北塔区文联委员,杨氏竹木雕刻第七代传人。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根雕《险崖幽居》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金奖;竹雕《雨过家山新》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产业示范展金奖;竹根雕《盛夏牧趣》入围第十三届“山花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